央广网佛山10月30日消息(记者 王雪薇、官文清,实习生 夏燕、王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大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抒写着波澜壮阔的一页,在广东一个小镇上诞生的美的集团便是如此。

  半个世纪以来,从做塑料瓶盖到我国第一家上榜世界500强的家电企业,再到转型做全球化科技集团,美的的成长故事伴随着国家前行的脚步,背后也承载着无数“追梦者”的信念。

  在美的身上,烙印着很多标签:它是我国第一家将千亿级公司交由职业经理人的民营企业,独特的用人理念、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孕育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也成就了无数人。

  日前,央广记者在美的全球创新中心专访了厨房与热水事业部总裁徐旻锋。一个来自甘肃的小伙子一无背景、二没关系,但在美的23年间屡次被破格提拔。

  他坦言,没有想过离开美的,但“终将是这里的过客”。 

 

 

点击上方视频,了解更多徐旻锋的职场历程

 

  毫不犹豫的一次选择

  马军,熟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的人,对这个名字想必不会陌生。

  1991年,当时27岁的马军在华南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毕业加入美的,成为第一个在乡镇企业任职的博士。

  一时间,“博士在乡镇”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慕名前来,其中就包括马军的师弟——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的徐旻峰。

  “马军加入后,美的在华南理工的圈内里一下子有了名气,大家就很想去看一看。”而他加入美的的另一个契机是,巩俐曾代言美的广告,让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广州的很多外企因为福利好、待遇高、名声也好,是不少应届生的首选,但工科出身的徐旻锋却一心想着从事产业。

  “我来自甘肃,从大西北千里迢迢到广州读书,能留在广东已经是一件很棒的事!”在他看来,来到顺德“并没有感到很大的落差”。

  “从事产业是我们的一种荣耀,毕竟化工科出身,就是想干产业。”所以,当美的来到华南理工大学招聘新材料领域的人才时,他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

  90年代中后期,刚刚完成了整体上市的美的集团正全速向前,对人才的渴求也达到空前高度。从1996年开始举办“人才科技月”,大力表彰和奖励企业优秀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21岁的徐旻锋初到美的时,看到的、感受到的可以用“震撼”来形容。

  “第一次来到美的,很震撼!”据他回忆,当时美的已经建立了创新工业园,引入设备整体也很好,有些甚至是重金从日本东芝引入的,“就连广州的很多化工企业,都达不到这样的投资规模和设备技术。”

  此外,美的给出的待遇也让他笃定决心留下来。“当时一个月工资1500块,我记得第一年回甘肃跟同学、亲戚交流时,他们简直不敢相信!”

  工作第一年,徐旻锋存了5400块。而那时候,内地一个月工资只有400到500块钱;美的总部所在的顺德北滘镇,当时一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房价也才800到1500元/平方米。

  “美的整个引入人才的待遇激励机制是很够的!”一家高速前进的企业,带给员工的不仅仅是优渥的待遇,还有在发展过程中裂变出的大量机会。

  在入职后的第一次新员工见面会上,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亲自跟30多名毕业生座谈,一个多小时里解答了很多问题,“给我的印象就是机会很多”。

  让徐旻锋没想到的是,机会来得如此之快。

 

  最年轻的车间主任

 

厨房与热水事业部总裁徐旻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入职美的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注塑车间的一名工艺员,每天与机器打交道。

  刚刚走出校园,面对一百多万的设备,他毫无经验。当时的车间主任告诉他要自己去学,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去啃一本厚厚的说明书,配合机器去大胆试用,之后再向车间主任请教。

  “整个学习过程很充实,成长也很快。”慢慢地,凭着勤奋好学,徐旻锋在车间又当工艺员,又当生产调度,又当设备管理。通过多方面的接触,工作职责一点点扩充,这也为他后来的职场生涯做了很好的铺垫。

  仅仅工作了不到三年,23岁的徐旻锋就迎来了职场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

  据他回忆,当时美的电饭煲公司有个车间主任的岗位在全公司做竞聘。“90年代,很多企业依然是论资排辈,或是任命制,实行岗位竞聘的很少。”

  和他一起竞聘的四、五个人中,有比较资深的前辈,也有从海外引进的专家。“第一次上台,面对一堆领导,连声音都是发颤的”,徐旻锋回忆。

  出乎很多人意料,最后竞岗成功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也成为美的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车间主任。

  “一个刚刚毕业三年,不是顺德本地人,(在美的)也没什么亲戚朋友,就竞聘上了!”至今一提起这段往事,他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面对质疑和杂音,徐旻锋没有放在心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拿自己的成长和业绩去证明。”

  回想起来,这次经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未来的职业走向,“如果没有这次竞聘,可能去搞销售了,不会去做产品”。

  2003年,美的推进家庭电器事业部改革,徐旻锋迎来了做产品的机会——电磁炉的研发生产。

  “当时整个团队,连我在内是两个半人,意味着要自己去组建团队。”从制造环节转去做产品,没有研发团队,只能硬着头皮、四处挖人。

  “直接冲到其他部门挖人,愿意来的加500块工资,大概拉了几个人后,就被人投诉到老总那里去了。”回忆起这段往事,徐旻锋有点不好意思。

  但凭着一股冲劲儿,仅仅用了4年,他所带领的部门业绩就从9000万做到18个亿,年产量达800万台。

  如果说有“捷径”,那就是用对了人。“其实我们都在尝试一件事,就是让具备做产品思维的人,也能有些思维去做策划;做研发的人,也要建立用户思维”。

  如今,徐旻锋所带领的厨房与热水事业部,管理人员中62%是研发人员,其中硕士和博士超过300人。为了保持跟一线的客户和用户的交流,徐旻锋每年有1/3的时间在出差,“只有这样频度的接触,才能跟上时代”。

  在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裂变出很多机会。当抓住机会的同时,意味着也要扛起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后勤部长

  关于团队,任正非曾有句名言:“胜者举杯相庆,败者拼死相救。”

  这句话一直被徐旻锋默默记在心里。

  因为团队力量也是美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在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下属干得好,作为领导才有机会获得晋升。

  “下属工作做不好、业绩不行,但身为领导反而被提拔了,这种情况在美的不可能出现”。从23岁起担任领导,对于带团队他有着很深的感悟。

  徐旻锋在采访中多次强调自己很“幸运”,有幸进入美的、有幸参与了大时代下的深度变革、有幸遇到了无数帮助过自己的前辈。

  在美的,这种“帮”不是手把手、家长式的教,而是给机会、鼓励下属放胆去做。

  入职一年后,美的正建立ISO9000管理体系,他所在的部门需要派人去参加讨论,“我的车间主任说你放手去干,我撑你,出了问题我帮你扛,但我相信你的专业度。”

  那时,22岁的徐旻锋还只是一个“主办3”的岗位,但却代表整个车间,跟其他部门比自己高出几级的领导们在一起据理力争,讨论具体细则。

  当然,年轻人在试错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问题,让徐旻锋印象深刻的是,这个时候又是他的领导站出来替他揽责。“有一次做生产调度时,一个订单缺了材料,去日本的订单眼看要延误。车间主任很生气,拍着桌子把我狂骂一顿,但还是主动去承担责任,打电话去其他事业部求助,想办法空运调配资源,把订单赶上去。”

  “所以人生的第一个领导很关键”。在第一位师傅身上,徐旻锋学到什么叫做担当,“除了担当,他会教我学会换位思考,领导为什么这么讲话,同时也要学会复盘失败。”

  在美的,一直是严格的业绩导向,徐旻锋也曾面临职业低谷。2007年,因为业绩不理想,直接被降职去当后勤部部长。

  “差点就被干掉了!”在做了六个月后勤部长后,徐旻锋又找到机会去新的岗位,并在新岗位上努力、一步一步往上走。

 

整体厨卫事业部高层与2011届毕业生面对面座谈会。(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这次变动仅仅过了几年,一场更大规模的变革在美的自上而下推行开,徐旻锋也不能幸免。

  2011年,美的已成长为一家千亿级规模的企业,订单量大但却没钱赚,一场企业版的“供给侧改革”拉开大幕。

  “我所在的产业事业部,把太阳能产业全部关停了,损失大概3000多万到4000多万。”据徐旻锋回忆,当时太阳能在家电下乡中发展很快,但整个产业是亏损的,没有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也不是未来发展趋势,在这轮改革中只能砍掉。

  “壮士割腕”带来的结果,就是业绩奖金全“泡汤”,2011年整个事业部就发了十几万块钱。即便如此,他依然坚持转型。

  美的的这场改革,经常被外界比喻为“加减法”:减掉落后产能、重复投资,增加科技投入和研发人才比例。

  “就热水器部门而言,研发团队从30多人提到了600多人,其中硕博加起来300多名。”徐旻锋自豪地告诉记者,在国内厨卫产业中,他们的数量是最高的。

  2018年,美的集团再次提出转型,从一家家电企业转为全球化科技集团。

  “从2017年始至今,我们整个数字化投入了一个亿,明年还要再投5000万。”徐旻锋说,数字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光智能能源改造,一年可以节约1000万元。

 

  终将是过客

  一路走来,徐旻锋用两个字来形容自己——“幸运”。

  “有幸成长在国家高速发展的年代,很幸运地加入美的。在一个高速成长的企业中,个人也随企业高速成长。”

  从1996年进入美的,23年来已经见证了几轮大幅度的变革。“如履薄冰”这四个字,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因为一个决策都是以千万甚至以亿为单位的”。徐旻锋说,现在团队1万多名员工,自己的一个决策失误,可能会使他们下半年拿不到奖金,“你是要承担责任的!”

  然而,相比个人的这种业绩压力,他现在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如何跟上时代。“尤其2018年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太快。”

  “个人怎么跟上时代?整个团队怎么跟上时代?怎么引入更多年轻血液?怎么让跨部门的人加入进来?这些都是我要思考的问题。”

  徐旻锋透露,目前90后已经占到事业部干部的百分之十几,甚至开始提拔95后干部,“我们每年对90后干部的提拔是有考核指标的,大概20~30%必须是90后。”

 

厨房与热水事业部总裁徐旻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21岁刚刚走出校园的小伙子,到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白发悄悄爬上了鬓角,徐旻锋在美的奋斗了23年,并坦言没想过要离开美的,“也有人挖我,我说很感谢您给的机会,然后一说我在美的的待遇他就跑了,后来人家也不找我了,知道也没啥意思”。

  不过,和很多职业经理人一样,徐旻锋对自己一直有着非常冷静的判断——“我们终将是美的的过客。”

  说到这里,他有些哽咽,停顿了一下,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只要在美的一天,就希望能做好自己吧。如果哪天从美的退下来,可能会去做咨询师,把美的的很多经验分享出去,或者去海外基地建厂,迎接新的挑战。”

  在职场上,他常年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但只要回到家,他开玩笑说,对太太一定要骂不还口,“因为在公司当领导,很容易把一些公司的习惯带回家。想要家和万事兴,绝不能把工作带回家。”

  同时,对孩子们他会拿出尽可能多的时间去陪伴,只要不出差,周末一定会陪孩子去上补习班或者出去玩,“这点雷打不动!因为我的小孩是女孩子,如果父亲缺位影响会更大一些。”

  “不过呢,这一点我做得也不好,正在努力改进中!”不管工作上多么雷厉风行,但一提到家人,他嘴角处立刻浮出孩子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