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艺百年美术专题发布暨故事分享会现场。(央广网发)
 
  央广网广州3月19日消息(记者张胜强)在岭南美术家们的手下,定格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时代瞬间与壮美图景?
  3月18日,“文艺之美 党史之光”——广州文艺百年美术专题发布暨故事分享会在广东美术馆举行。
  岭南美术风格长久以来自成一派,后在战火中沾染红色基因浴火重生,改革开放期间逐渐形成海纳百川的气魄,走进新世纪后继续紧跟时代脉搏。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广州美术浓墨重彩的百年历程,更是一部鲜活的时代画卷。
 
  定格历史瞬间
  美术是历史长河中最久远的艺术形式之一。翻开近现代岭南画派的艺术史长卷,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高剑父,是无法忽视的一个名字。
  早年深受岭南画家居廉熏陶的高剑父,在游学日本期间,不仅四处学习西洋画和日本美术,还积极投身革命运动。
  “正是由于这种艺术事业和革命实践的交错互动,促成了他始终关注社会现实的艺术主张。”广州市文联党组成员胡子英表示,现存于广州艺术博物院的国画作品《东战场的烈焰》就是鲜明代表。
 
《东战场的烈焰》 高剑父
 
  《东战场的烈焰》,描绘的是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日军炸毁的上海闸北东方图书馆之景,画作通过类似于篆书的笔触勾勒出断壁的轮廓,表现战争废墟现场的萧索和悲剧色彩。
  沉重历史时期让高剑父与高奇峰和陈树人共同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探索建立与时代相适应的“新国画”。
  “‘二高一陈’为岭南美术界培养出一批革新性的艺术人才,影响岭南画坛超过半个世纪,堪称岭南现代美术的‘一代宗师’。”胡子英说。
  来到新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无数美术家有感于时代精神的变化,开始对创作有了新的思考,属牛的雕塑家潘鹤就是其中之一。
  牛一般的执着不仅是潘鹤的艺术个性,“牛”的艺术形象也融入到他的创作当中。如果说有什么形象可以成为深圳特区精神的象征,开荒牛可谓当之无愧的图腾!
 
开荒牛
 
  在深圳特区成立之初,潘鹤受邀去深圳设计一座代表城市精神的雕塑。在讨论中,大鹏、荷花等艺术形象均被否定……恰在此时,屋外机器轰鸣,百废待兴的建设高潮激发了潘鹤的灵感。
  潘鹤曾解释说,马路上千千万万的拖拉机、推土机都是“开荒牛”;“开荒牛”后面的树根不是树根,是落后的意识,如不拔了这些根,将来不会有发展。
  1983年,《开荒牛》建成。近40年来,它伫立在深圳,注视着千千万万的特区建设大军在这片热土挥洒汗水,也把“埋头苦干,奋力向前”的精神印刻在了每一位投身城市建设的人身上。
  莫把丹青等闲看。高剑父、杨之光、潘鹤……一连串的名字,不仅在中国文艺界刻下了厚重的印记,他们的美术作品也为广州留下了难得的历史瞬间。
  广州百年美术,艺术长河光明。
 
  创作与时代同步伐
  “红色”在广州美术的精神谱系中,有着独特的历史和传统。
  “自1953年建校以来,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广美人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谢昌晶表示,广州的美术家当坚持以时代同步伐,广泛融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演绎新时代。
 
《开镣》 胡一川

  在历史进程的各个时期,广大美术家们通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记录时代,除了实现个人的艺术梦想与追求之外,也为时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刻痕。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永表示,因为广东的美术家们能把个人追求与人民事业紧密相连,所以才能创作出如此多符合时代特点的经典之作。
  “尤其在疫情期间,广东广大美术家们通过画笔,记录了人们同灾难进行斗争的面貌,记录下英雄们大无畏的气概。”王永称赞道。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永做主题发言。(央广网发)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广东画院院长林蓝这样理解何为伟大的艺术家:一是有震撼性的跨时代作品;二是要参与时代重要的艺术流派、经济社会生活。
  “老一辈艺术家们以他们的力作践行着这一点,为我们作出了好榜样。”林蓝表示,为生动展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美好前景,广东画院组织全体在职画家,历时百天创作了《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等巨幅力作,进一步擦亮岭南画派的文化名片。
  此外,以多维度、全视角叙事展示广州文艺百年发展历程的“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在广东美术馆展出月余,线上线下已累计超10万观众观展。
  广州文艺的百年,也是广东文艺的百年,更是中国文艺百年的缩影。广东美术馆副馆长胡锐韬介绍,广东美术馆正与湖北省博物馆商谈相关事宜,加强两省文化艺术交流互鉴,“这是美术建设成果的一次‘亮家底’行动。”
  一代代生于岭南、长于岭南的美术家们,在白纸上描绘出的丹青画卷,同样是广州百年发展的生动注脚。
 
  让美术走进身边
  美术并不是象牙塔里的展示品,在美术形式、风格不断传承发扬的今天,年轻画家们在学习、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去思考如何紧贴时代、紧贴生活。
 
《祁连牧居》关山月

  广州画院创作部中国画主任宋陆京认为,绘画虽然需要解决手上功夫和笔墨功夫,但是重点要画出自己的感受。“最近两年我用山水画写意的方法去画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感受实景给予的新鲜感。”
  尽管平常着墨最多的是兴起于欧洲的油画,但广州画院在职画家刘晟觉得这并不是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以及抗疫取得的成就都是一种奇迹,这种奇迹恰恰是艺术家的创作源泉。”
  同样作为年轻画家中的一员,中国国家画院博士后李夏夏认为,作为新时代的画家,要在传统中寻找语言,从创作实践中捕捉灵感并发现自己,要时刻把个人情感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创作出更多具有历史担当的好作品。
  不久前,《美术经典中的党史》播出,节目通过红色美术经典呈现建党百年信仰之路。作为擅长工笔画的李夏夏,从节目一开播就成为了忠实的观众。
 

《向海洋宣战》 60届广州美院国画系
 
  “从经典美术作品当中,我感受到新时代艺术家应该如何表现,才能创作出能彰显信仰之美、时代之美、人性之美的美术作品。作为一个青年艺术家生活在广州,应该把优良的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李夏夏说。
  近年来,广州画院采取了不少措施加强广州美育工作。据刘晟介绍,今年孵化了“广州画院美育青创中心”社会公益美育青创项目,将依托广州的优势资源,使社会美育教育辐射大湾区。
  “我们希望用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生活体验的态度,使得美艺能够进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同时让人民在体验过程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向往。”刘晟这样描述设立青创中心的“初心”。
  丹青写春秋,百年正风华。一部部壮丽动人的视觉史诗,还在羊城中书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