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3月13日消息(记者孙冰)改革开放40余年,深圳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蝶变为国际大都市。

  这座年轻活力的城市正在以日新月异的文化创新、根深叶茂的改革精神,书写着文化发展的“特区样本”。回眸“十三五”,展望“十四五”,深圳的文化产业正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不断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迎来 “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市委六届十八次全会已明确提出,全市上下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过去一年,深圳经济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韧性。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也充分发挥资本活跃和高科技发达的优势,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深圳文化产业规模仅次于北京、上海,法人单位数、从业人数、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均处于国内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

 

深圳城市景观。(央广网发 深圳卫视供图)

 

  作为一个年轻城市,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是如何扬长避短,探索出一条文化创新之路来的?记者通过走访深圳文创机构和企业,发现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亮点。

  科技含量高 创意能力强

  深圳在全国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利用高新科技发达的优势,深圳积极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涌现出腾讯、华强方特等一批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数字内容为主体的高成长性文化科技型企业。

  同时,作为国内第一个被授予“设计之都”的城市,深圳较早集聚了大批专业设计人才,目前约有1.2万家设计机构和近20万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产业每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数千亿元。

  这些文化创意人才的汇聚,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擦亮了深圳“文创之城”的新名片。

  打造精品园区建设

  促成产业集聚优势

  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是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引擎。

  近年来,深圳通过新建和工业厂房改造等形式,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深圳市共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61家。记者实地走访了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在这里感受深圳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

 

深圳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景色。(央广网发 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供图)

 

  深圳市华侨城创意文化园的负责人许茜介绍,该园区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三来一补”的工业厂房。随着深圳城市功能的转型,华侨城也从2004年起创造性地将这里改造为创意文化园区。

  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当代艺术、创意设计、先锋音乐”三大文化特色,进驻的创意、艺术机构企业有近300家,8000多人在这里固定办公。园区内活跃着非常多的艺术家、设计师、创业者,他们在这里工作、交流、碰撞,产业集聚效应在这个运营了15年的园区越来越显著。

  创业者扎根深圳沃土

  新媒体行业表现突出

  近年来,深圳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文化产业代表。其中,新媒体行业作为新兴行业,很多头部机构都设立在深圳。

  记者通过走访深圳市蜂群文化了解到,作为新媒体行业的头部公司,九零后创始人莫力洋谈到为什么会来深圳创业,他表示,毕业时国家大力鼓舞双创,各行各业都提出了“互联网+”的口号,在大湾区的高速发展背景下,他选择来到了深圳这片创业的热土。虽然新媒体行业在当时并没有可以借鉴的商业模式,但通过团队的一路摸索和打拼,现在公司整体达到400多人,成为了一家初具规模的文化创意单位。

 

新媒体创作者体验环卫工作。(央广网发 张特价供图)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蓬勃发展,从业者也逐渐意识到自身产出的内容会影响着受众的三观。

  如何给年轻受众带来更多正能量的引导,是值得新媒体行业主动思考的。莫力洋表示,他更鼓励创作者们挖掘好人好事,投身公益,积极倡导和宣传正能量。优质的新媒体产品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养料。

  深圳,是一座年轻活力、包容开放的城市。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劈波斩浪、扎根筑梦,造就了它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的文化气度。

  迎来“十四五”开局之年,深圳的文化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不断擦亮“文创之城”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