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关家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2017-04-24 12:54: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香港4月24日消息(记者陈菲 实习生朱晨敏)“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十三五”规划既为粤港两地提供庞大的发展机遇,也为深化两地的合作带来契机。位处华南地区的广东及香港,是中国对外贸易及经济合作前沿,更拥有毗邻东盟等“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优势。

  香港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际金融中心,加入亚投行使其优势更加凸显,并带来更多合作和发展的良机,进一步强化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就此话题,央广记者早前专访了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先生。

 

图为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先生,接受央广记者陈菲采访

 

  “一带一路”让香港的发展天地更大

  关家明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被视为中国乃至全球于21世纪的重要发展策略,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可以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70个会员国里,香港在“设施联通”方面,拥有专业人才和经验,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具有优势。同时,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从现在到2020年,每年亚洲国家需要投入约8000亿美元作为基建投资,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肯定可以发挥作用。

  加入亚投行之后,香港将会更加巩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并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关家明表示,亚投行在金融方面,主要是以亚洲为主。中国作为发起人,在基建和机械设备的投放方面,应用到人民币的机会是相当多的。“也就是说,当在海外要用人民币的时候,例如离岸人民币的市场需要支持,那香港作为这个离岸人民币最主要的市场,无论是在融资、投资各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关家明说,香港独特的作用在于,在市场和国际化程度上帮助整个“一带一路”的发展。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城市,可以推进跨国际性的合作,解决怎么跟不同的国际企业、单位,包括官方和民间单位的合作问题。而“一带一路”的构想,顾名思义是双方或者多方的合作,其平台的本身不单需要政府方面的努力,也需要私人企业、市场的参与。特别是资金与人才方面,无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独立去推动。在如此大区域的范围内,市场的启动是需要很多不同的体制和结构,包括金融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一起来推动的。

  关家明同时表示,香港在“一带一路”中的优势,对于香港市民来说,也是有着密切相关的影响的。“一带一路”不是只给大企业甚至是政府的企业带来参与发展的机会,“一带一路”牵涉的国家与地区,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相当发达的地方事实上本身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而对于那些基建较为落后的地方,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除了基建项目之外,对于一般性的投资、制造业或者是销售方面均是发展良机。

  事实上,上述相当多的部分是由一些中小企业来完成的,就算它未必直接参与到一些大的项目之中,都可以成为分包商。“所以对于一般的香港市民来说,以前的市场是香港与内地,现在中国要走出国门,去到周边地区发展,那么我们的天地会更加大。”

  “一国两制”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优势和特点

  为了促进粤港两地互补优势,共同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商务厅与香港贸易发展局于去年12月2日,在香港签署了《粤港联合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备忘录》,旨在进一步加强广东与香港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为两地企业共同“走出去”开拓更多发展机遇。

  对此,关家明先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国际贸易构建新秩序。“一带一路”下的粤港合作前景将集中在国际金融、跨境投资、法律仲裁、基建服务整合、物流航运、区域商贸等领域。

  对于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关家明先生表示,所谓定位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早在十几二十年前,香港在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区域中,在工业、商业、金融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当前,香港的制造业大部分已经内移到内地,但制造业的价值链上游,包括设计、品牌,以及中间的支援性的行业;譬如金融、专业服务、法律等,还有后段的贸易、投资纠纷处理,市场销售等方面,目前香港仍然相对比较强势,将能带动整个湾区的发展,内地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香港,特别是一些以国际市场为焦点的制造行业。可见,整个大湾区的互相协作和竞争关系,将继续发展变化。“没有所谓绝对的主导力量。”

  关家明进一步说,上述这些行业,实际上是一个产品的不同工序,在竞争的同时也在合作。“在整个湾区里,越来越多的互相协作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间发生。”正因为是大范围产业链的重组,整个湾区,包括珠三角和港澳两地,才更需要互相间紧密的协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

  关家明表示,相比于三藩市(旧金山)、东京、伦敦、纽约等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色是“一国两制”。他认为,未来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两制”中的不同,来推动区域的合作,而不是造成障碍。“面对不同,我们要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如何将两种制度有机结合?没有前车可鉴,是一个等待我们去摸索的新问题。”

  他认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有些人担心“被规划”“被定位”。事实上,不必在乎谁是龙头,谁是节点,谁是中心,谁是枢纽?因为经济发展永远是动态的。例如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金融中心”的内涵也是一直在变化。“由最初的银行业中心,到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而香港的资本市场主要面对亚洲,并以股票重于债券。”他分析到,除了经济发展在变化,周边市场的需求也在变化,早在二三十年前,香港是美元、日元在亚洲的主要离岸中心,而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中心。

 

图:香港贸发局研究总监关家明先生,摄影陈菲

 

  对于未来粤港合作的重点,关家明表示,合作主要是在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对于新兴的行业的发展,应该尽量让民间自己去做的,而政府则是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使两地跨境的民间组织可以更方便去交流。

  由于两种制度的不同,政府则需要更多的协调与磨合。未来的合作趋势势必使互相对接的需求加大,“例如民生方面的出游交通、金融、教育、卫生医疗的融合等,都需要去协调。”他表示,粤港澳三地如何将两制的优势做的更好,需要政府部门去多动脑筋。对于香港贸发局来讲,希望通过不同的形式发挥纽带作用,与各有关机构一起,推动整个区域的合作。

  谈到今年香港经济的展望,关家明表示,“一带一路”将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需要将具体一些行动落实到,譬如香港加入亚投行,以及跟其他有关组织的合作。”面对国际环境的负面影响,香港更需把握好“一带一路”,助力本身经济的转型升级,注意解决民生诉求。“总体来说,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增长点,我们解决其他问题就会容易很多。”

编辑: 陈越
关键词: 关家明;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贸发局;粤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