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帮你问 | 如何答好“教育改革”这张考卷?

2017-03-15 08:3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3月15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办好公平优质教育”,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改革发展划定的“关键词”。报告还提出,制定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

  特别报道《央广帮你问》今天播出第九篇:如何答好教育改革这张考卷?

 

  微信声:你好。我家孩子刚上高中,将来高考也能像浙江、上海一样考两次吗?

  微信声:名牌大学总是在抢状元,抢生源,说到底,不还是唯分数论么?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考已走过40年。今年夏天,上海和浙江作为高考改革试点,将接受检验,学生可自主选择科目,并拥有两次考试机会。“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今年也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李小亭表示,这意味着试点将逐步推向全国。

  李小亭:这个“深化”一个是指覆盖面的深化,另外就是需要不断完善试点方案,解决各地在试点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

  除了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高校招生也需要更多自主空间。全国人大代表付贤智提出,只有高校各具特色,才能培养出各类创新人才。

  付贤智:现在全国的高校基本上差不多,没有很大的特色,出来的学生大体上一样。既然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有特色的学生出来,那一定要给高校自主办学。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全国政协委员张来斌认为,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源于评价机制的错位。

  张来斌:目前社会对高校、以及高校内部的评价体系更注重论文、专著、成果鉴定和评奖。普遍存在重论文轻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成果轻运用的现象。

  在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上,全国政协委员熊思东倡导引进和培养结合,并实现合理流动。

  熊思东:人才的合理流动将是学校和高等教育的一个常态,流动不可怕,可怕的是非理性的无序的流动,理性合理的流动、流水不腐是大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微信声:你好。学区房到底是买还是不买?以后学校间的差距会不会越来越大?

  微信声: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缺乏,能不能给乡村教师多一些生活补助啊?

  和高考改革相比,基础教育建设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更为关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全国人大代表王树国认为,在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应讲究“一城一策”。

  王树国:各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北京可能这方面矛盾会比较突出,其他二三线城市矛盾不会那么激烈,这个问题可能是要一城一策,不能老等国家的政策。

  对于实现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全国人大代表卢凌认为,光凭支教、走教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卢凌:要继续增加农村教师的生活补贴,优先支持,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建设教师的周转房,解决农村老师住房难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每年输出近千万毕业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环节。全国人大代表赵爱华建议,职业教育注重区域定位,精准施策。

  赵爱华:从国家的层面, 对职业教育体系的设置要有一个更精准的标准,对西部是什么样、对中部是什么样,对沿海发达地区是什么样。

  全国人大代表林建华提出,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是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成长体验。

  林建华:作为人来讲,怎么成长,这是中国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过去我们比较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将来的改革方向,实际上是要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新闻热线4008000088,拨打热线电话即可将您手中的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调查事件、报道事实、揭开真相。)

编辑: 王雪薇
关键词: 教育改革;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