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美好的回忆
中广网 2011-01-20
    

  《我与广播剧六十年》征文  

  文/贵州台 施奎林

  我搞文艺广播工作纯属偶然。1963年我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后分配到贵州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在新闻部先当编辑,后搞采访。1969年,调到文艺部主持工作,断断续续在文艺部的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个春秋。

  广播剧是广播电台播出的一种较有广播特色的声音艺术,理应受到重视。由于种种原因,贵州台文艺部长期只有我一个主任,既要做行政工作,又要做好音乐,戏曲,文学等广播业务工作,任务繁重。广播剧原来在文学组内,1977年从文学组内分离出来,单独成立广播剧组,增加了编辑力量,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工作。贵州台的广播剧起步较晚,据资料记载,贵州台制作的第一个广播剧是《金苹果树》,是根据1954年第一、二期《连环画报》上刊登的一个童话故事改编的,由贵州省歌舞团演播,宣扬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该剧1955年参加全国交换。以后电台的同志也曾发表过广播剧本,如历史广播剧《赏罚分明》,但没有制作播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贵州台在制作广播剧上是空白。粉碎“四人帮”后,广播剧进入了一个发展阶段,我台把制作广播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每年都要录制一定数量的广播剧,广播剧日趋繁荣发展,其中有的广播剧参加了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等单位举办的评奖活动,得到好评。1983年5月,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工作的同学李德文打电话告诉我,贵州台录制的陈光余、周琪创作的广播剧《蘑菇的故事》,在1983年4月北京台召开的全国少儿广播剧评选会议上,得到儿童剧作家、少儿文学家、教育家、戏剧家的好评,在22部获奖少儿广播剧中名列榜首,作为献给少年儿童的礼物,“六一”儿童节在全国电台展播。这是我台参加广播剧评奖以来第一次得到这么高的荣誉。李德文为此还写了一篇评论文章《知识就是力量》,我台文艺部杨高同志写了一篇《新意与土气》的文章,与广播剧《蘑菇的故事》剧本一起发表在《广播剧选集》(4)上。1984年1月,我到上海浦江饭店参加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员台第一次会议。《蘑菇的故事》又得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研究会颁发的《全国少年儿童广播剧优秀剧目奖》奖状、奖盘和奖杯,我第一个上台领奖,感到十分光荣。

  《蘑菇的故事》获奖,大大激发了我台制作广播剧的积极性。我们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员台第一次会议倡导的:广播剧发展要以提高质量为主;广播剧的题材和形式要丰富多彩,以近代、现代题材为主;广播剧要大、中、小结合,以中、小为主;创作和改编并举,大力发展创作剧目;语言要生活化、通俗化、口语化、性格化;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防止和克服题材、情节、表现手法等方面的雷同化和公式化。为此,贵州台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以期促进广播剧的繁荣和发展。一、加强对广播剧工作的领导,增加广播剧的编辑力量,在提高质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广播剧。二、加强与贵州省戏剧家协会和文艺团体的联系,经常召开广播剧编剧、导演和演员的座谈会,互相交流经验,提高业务水平,扩大编、导、演队伍。同时组织创作人员深入生活,创作出一批具有贵州地方特色、民族特点、质量较高的广播剧。三、开展一些必要的业务活动。1984年5月初,贵州台牵头在贵阳市召开了《西南、西北地区广播剧剧本讨论会》。每台提供一个广播剧本,共同修改,以此提高西南,西北地区电台广播剧剧本的质量。1986年,贵州台举办了广播剧和戏曲广播剧剧本有奖征文活动,收到了北京、上海、新疆等地的应征广播剧剧本40多个,《婚礼在监狱中举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阿城的龟》三个广播剧剧本获奖。四、发表剧本是繁荣广播剧创作的重要措施之一,《银屏舞台》《文娱世界》都发表过《鹊桥情》《情暖人心》等广播剧剧本,积极扶持广播剧。五、加强广播剧的理论研究和评论工作,对本台在全国获奖的优秀广播剧要认真总结,抓住创作、导演、演播、制作的新问题,写出一些有质量的学术性论文,促进广播剧的发展。

  广播剧的迅速发展,大大丰富了贵州台的文艺广播节目,广播剧成了电台经常性的播出节目,有固定的播出时间,开辟了《广播剧与小说连播》,越来越多的听众爱听广播剧。逢重大的节日,贵州台还经常举办《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活动,集中播出比较优秀的广播剧。这些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富有时代精神,从各个不同侧面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贵州台的广播剧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质量和花色品种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增长。短小精干的广播剧越来越多,大型连载广播剧日益增多。戏曲组还录制了戏曲广播剧:越剧广播剧《鹊桥情》,花灯广播剧《晴暖人心》《春茶飘香》,京剧广播剧《错情》《妈妈》,播出后反映很好,展示了广播剧的美好前景。

  1996年初,中共中央宣传部把广播剧列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评奖项目,这对广播文艺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在省委宣传部和电台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召开了“贵州广播剧创作研讨会”,参加会议的20多名戏剧工作者表示要抓住机遇、振奋精神,重振贵州广播剧的雄风。会后,我的长期业务合作好友朱理敦送来了一

  本连续广播剧《乌蒙杜鹃红》的初稿,这是他根据长篇报告文学《征服天下第一险》改编的,讲述的是铁路工人征服南昆铁路线上家竹箐隧道的故事,我看这个剧本故事很流畅,剧中人物比较真实感人,具有时代的主旋律,是一个好剧本。这时我即将退休,我决心在退休前,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和好友的意见,把这个广播剧修改好,制作成精品。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的大力支持下,制作成了三集连续广播剧《乌蒙杜鹃红》,在试听会上获得了一致好评。陈开老师听了这个剧的录音后,在给我的信中说:“《乌蒙杜鹃红》听过了,很感动,如果这算是你的最后一班岗,那么,你在最后一班岗上为贵州台,为广播事业,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值得祝贺。你说过,黑龙江台的同志说,这个戏有竞争力,说得对,甚至可以说胜券在握了。”真如陈开老师说的,《乌蒙杜鹃红》1999年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这也是我三十年文艺广播工作的美好终结。

  我为献身贵州的文艺广播事业无怨无悔,对贵州广播文艺的繁荣发展而欣慰。我退休后,我的接班人在广播剧这块土地上辛勤耕耘,制作了许多优秀广播剧,有的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有的荣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将,我祝愿他们在今后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