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乘融媒体东风 走市场化道路——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2014年会上的工作报告
中广网 2014-09-29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会长 刘晓龙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2014年,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换届选举后新班子工作的第一年,我作为新任会长代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七届常务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

  2014被业内称为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8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对新形势下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部署。

  回顾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近一年的工作,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去年年会结束后在北京举办的培训班上,就提出了融媒体发展广播剧的思路并付诸了行动。2014年研究会工作的关键词就是:融媒体发展广播剧。我们的一切工作:微剧大赛与论坛,北京和沈阳、杭州培训,评奖创优与市场培育等等,都离不开融媒体的思路。好风凭借力,作为广播节目内容生产重要团队的广播剧制作单位和广播剧人,我们要乘融媒体的东风,走好自己的繁荣发展道路。

  下面简略回顾一下2014 年广播剧研究会所做的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详细情况请大家登陆研究会网查阅相关信息。

  一、加强业务培训,注重前沿性思考,首次提出利用新媒体搭

  建广播剧公益网平台,走出了融媒体发展的第一步

  去年年会以后,1225日至29日,研究会利用年终岁尾的时机,在京举办了第四期广播剧制作人培训班。着重就“五个一工程”精品广播剧和日常播出的栏目剧、市场剧、微剧等的选材、创作、录制进行业务培训,近70名来自全国各地会员单位的一线工作人员参加。

  此次培训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特别可贵的是这次培训没有局限于业务水平的学习提高,而是在课堂发言中注重启发大家对广播剧发展的前沿性思考。在培训期间,大家总结、归纳出一个口号,一组数字和一条途径:一个口号是:“广播剧目前不挣钱!”(特指先培育市场)一组数字1223233,(特指双百方针、两为方向、三贴近、三个面向等党的文艺政策),深入浅出、翔实解读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加深了学员们的记忆;一条途径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将举全国广播剧人之力在互联网上搭建一个播出平台——中国公益广播剧场,从全国各家电台广泛征集优秀广播剧,借助网络将现有广播剧宣传推广出去,此举终于在“广播剧如何走市场”这个纠结多年的问题有了重大突破,中国公益广播剧场的诞生吹响了广播剧向新媒体进军的冲锋号, APP、客户端是剧场功能的下一步延伸,中国广播剧终于迈出了融媒体发展的第一步。目前,在全国广播剧人的支持下,公益网已上传广播剧近500部。

  今年65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五期广播剧制作人培训班在沈阳举办,由沈阳台承办。来自全国的60多位广播同仁在这里分享了沈阳广播剧人呈现的一次别开生面的经验交流。培训期间,大家还集体参与了广播微剧演播实践活动。在课后的学员讨论中,大家共同探讨了广播剧的生存能力,一致认为,当互联网时代到来时,传统的广播节目都将面临挑战,广播剧作为广播精品,她的独立性、可听性、故事性决定了她的生命力。所以,广播剧大有可为的结论,并不是广播剧人自己的臆想,而是时代给出的信号。这次培训给大家留下了“梦想、执着、坚守、创新!”的深刻印象。

  二、乘融媒体之势,微剧规模化发展突飞猛进,各项活动火热进行

  2014,是中国微剧规模化发展突飞猛进的一年。我们的网上公益广播剧场已经把20122013两届获奖微剧近两百集全部上传,网友可以随时点击收听。通过手机我们的微剧点击率是几百上千万。微剧经过3年的实践,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成熟,现在已经像微博、微信、QQ、短信那样在网上、手机上传播和分享,微广播剧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线性广播节目的播出形态,充分展现出了融媒体产品的优势特征。浙江台启动了百集微剧《最美浙江人》的制作;沈阳广播电视台的郭志英团队微剧早已实现日播化,已经生产了数百集,全天8次滚动播出;余姚电台规划开播中国第一家集有线广播与无线网络于一体的微广播剧专业广播频道;河北电台从2013年开始就精心打造百集微广播纪实报道剧《善行河北》,每集时长一分半左右。两年来雷打不动、到点即播。在8个频道及河北广播网滚动播出一万一千余次,内容覆盖全省十一个地市的“河北好人”,形成声势浩大的“善行河北”声音档案。该系列剧在2013年度网络视听优秀作品推选活动”中获“十大音频节目奖”。今年,河北台继续推出《百集系列微广播纪实报道剧——中国梦,赶考行》,目前已完成70多集。

  此外,微剧大赛组委会还将两届获奖剧目的剧本集结成册,由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据悉,浙江省已把微剧列入本省政府奖评奖奖项,这又是个敢为人先的举措。

  626日,中国(余姚)微广播剧发展论坛在浙江余姚市举办。研究会领导和来自全国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弘扬社会正能量,宣传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纷纷从微广播剧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的盈利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论坛上,还举行了第三届中国微广播剧大赛签约仪式,本届大赛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浙江广电集团联合主办,余姚市广播电视台冠名,冠名内容为“幸福余姚杯”,“中国梦,我的梦”为大赛主题。大赛所有获奖作品在全国各参赛电台和研究会公益网站展播。

  本次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余姚市广播电视台台长万科达在发言中提出了建立微剧基地的构想:建立中国微广播剧研发基地既可以作为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录制交换微广播剧的平台,又可以作为研究会面向全国培训微广播剧制作人材的基地,此外,还将利用计算机云技术,搭建网络传递交换微广播剧的成品库,供全国的广播剧人免费使用,共同促进微广播剧的发展。这个建议引起与会代表的热议。

  与此同时,微剧的业务培训也火热开展。54日,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在全国范围内举办了网上微广播剧编剧培训班。全国40位年轻编剧报名参加培训。  

  719日至22日,微广播剧编剧培训班杭州辅导会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2位微广播剧编剧培训班优秀学员参加学习,4位全国广播剧界著名编剧、导演、制作人亲临指导。

  为期十周的微广播剧编剧培训班最大特点是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启了微广播剧培训的空间课堂。不设门槛、机会均等,形式灵活、宽进严出。这一形式,很好地解决了制约广播剧发展的人才培育瓶颈。  

  三、融媒体发展,广播剧好戏“井喷”,内容为王,以评优促市场前景广阔

  广播剧的评奖创优和市场培育始终是研究会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融媒体发展时代,更加需要大量丰富多彩“内容为王”的好作品,广播剧的评奖创优具有了更新的意义。

  726,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主办、广东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广播剧专家评析暨第九届广播剧论文评析评委会在北京举行。本次评析是终评。为了充分听取中青年广播剧人的意见,今年的广播剧专家评析首次采取了初评和终评相结合的方法。在终评前,研究会先请10位初评委分头审听参评剧目,然后根据规定比例在网上投票选出入围剧目。首次担任初评委的10位广播剧人是从研究会18位副秘书长和中青年专家组成员中选择代表组成的。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们加班加点审听节目,按时完成了任务,评选结果和终评委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老中青评委团队组合评析的方法效果很好。

  本届评析正值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广播剧评选年,精品力作层出不穷,呈现“井喷”状态,参赛作品水平普遍很高。共收到全国63个会员单位选送的70部、4种类型(单本、连续、儿童、超长)、多样风格的广播剧作品。评委会要求各位评委依照研究会一贯的坚持标准、实事求是、优中选优的评析原则,严格把关,认真评析,力求不留遗憾地把精品力作评出来。评委们畅所欲言、据理力争,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特别是金奖作品,连续剧、单本剧奖项都通过三轮投票才胜出,竞争十分激烈。共评出62部获奖作品。6个个人单项奖。

  本届参评作品中,单本剧选材比较丰富、视野开阔。现实题材的作品比例大,表现出色。连续剧不仅数量多于前几届,质量仍旧保持一贯的最高水平,由于金奖、银奖名额有限,一些质量不错的好戏只能屈居铜奖,评委们十分惋惜。

  此次评析,儿童剧8部、超长剧7部,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明显比上届有所提高。儿童剧作品在科幻、童真、童趣方面有突出表现。超长剧的题材体现了市场剧的特点:通俗性、喜剧性、悬疑性、平民化、民族风等得到了了评委的肯定。考虑到超长剧的质量和制作强度,评委们一致同意7部作品全部入选。

  第九届中国广播剧论文评析共有7篇论文参评。广播院校的教师也积极参与,并获得了好成绩。这次参评的论文,是各台广播剧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所得,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和具有前沿性思考的好文章。也有部分论文写成了工作总结,理论性略差。考虑到本届参评广播剧论文较少,为了鼓励作者,评委们一致同意七篇论文全部入围。

  对于参评剧目和论文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将由评委会代表在年会期间为大家点评,在这里我就不细说了。

  此外,今年研究会还被邀请协办了广电总局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影视数码剪辑大赛,中央台和一些会员单位的剪辑制作选手参加了比赛。中央台制作的广播剧《萨如拉的家》获优秀奖。大赛组委会授予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优秀组织奖。

  四、借助多媒体,群策群力,保障研究会日常工作高效运行

  几年来研究会一直坚持借助《中国广播报》和网络平台的优势,扩大广播剧的影响,同时也为会员台开辟了更广阔的交流互动平台。近几年兴起的手机QQ群和微信群给广播剧人的日常联系和研究会的信息发布、意见征求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今年研究会又在网上建立了每周一小时的秘书长办公会议。每周五下午2点到3点,通过互联网召开一个小时的集体网上办公例会,18位副秘书长和秘书长一起集思广益商讨事务和研究发展规划,效果很好。

  目前广播剧研究会秘书处日常工作只有一位秘书长和秘书两人专职工作,要高效完成繁重的日常工作和组织落实各项会议、活动,很大程度依靠网上广播剧群和手机微信群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在秘书处的周围有一批热心的志愿者在默默支持研究会工作。这是研究会工作高效运转的基础,我代表研究会对这些热心的广播剧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五、按照中央精神节俭务实办好年会,增强凝聚力,促进交流沟通

  办好每年的年会,充分发挥年会聚集人气,促进交流、沟通,共谋发展的作用。这是研究会的一项重点工作。

  今年是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开展工作的第一年,也是中央发布八项规定以后研究会转变思路举办新型年会的第一次,研究会和年会承办台想方设法把会议办好,既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所有会议内容进行完,还要让会议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大联欢、走基层送广播剧等项目依旧保留。为此研究会秘书处和承办台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此,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本次年会的承办单位宁夏广播电视台的接会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4年克服困难承办广播剧评优、培训和论坛会议的的广东台、沈阳台、余姚台、浙广集团交通之声表示衷心的感谢!

  六、乘融媒体之风,走市场化道路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乘融媒体之风,走市场化的道路。这句话既是今天工作报告的主题,也是研究会今后工作的发展思路。

  融媒体时代到来了,我们要搭好这班车,发展好我们的广播剧事业。机会难得,我们要紧紧抓住。形势喜人也逼人,广播剧不能与时俱进,最终会淡出历史舞台。内容为王,更要强调作品“内容”的可听性。特别是对目标人群的吸引力。这都是我们在融媒体时代必须面对的课题。因为融媒体时代,受众对“内容”的选择性更强了。竞争也更为激烈。

  前不久在成都举办的“移动互联时代的广播媒体及收听数据采集技术”高峰论坛上,赛立信集团总裁、中国广播媒体研究专家黄学平先生对微广播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微剧是今后广播节目融入互联网的文艺类第一产品样式。

  我建议即将建立的微剧研发基地,第一个研发的项目课题就是什么样的微剧“内容”最受欢迎。最近中国移动公司也向我们发出了合作信号,研究会正在洽谈中。大家还可以在研讨会上集思广益进一步论证一下合作的可行性。

  鉴于微剧的诸多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发展微剧是我们研究会今后的工作重点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微剧创作的正确引导和微剧制作人员的有序培养,促进微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设立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直接领导和管理下的分支机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微剧分会。根据微剧活动在浙江开展的实际情况,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决定委托研究会在浙江的副会长、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董传亮和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研发中心主任、研究会副秘书长董慧临按照研究会章程和民政部相关规定筹备组建微剧分会。

  此决定提请本次年会的会员代表大会通过。如同意请大家鼓掌通过,如有意见和建议可在年会研讨会上提出。(通过仪式)

  时不我待,希望微剧分会筹建工作抓紧落实,争取在第三届微剧大赛颁奖会上正式公布。

  同志们,本届年会结束以后,研究会的所有日常工作都要有序进行,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我们深深感到,广播剧研究会工作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大家支持的结果,每一个进步都是大家推动的结果,今后也离不开大家的支持与推动,让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发展大好形势,使广播剧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谢谢大家!

责编:万华 来源: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