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章内容
在实践中创新 在发展中繁荣
中广网 2013-01-07
    

  2012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工作报告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何善昭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同志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是我们广播剧人的家,因此,一年一度的年会,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节日盛会,大家怀着家人一样期待一年一度相聚的亲情,抱着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广播剧的美好愿望,精精神神、高高兴兴地来到有着独特魅力和风采的、“年会承办竟标成功单位”贵州台,来开我们的年会。我们相信,在承办台的精心组织、细心安排和所有与会台的积极支持下,大家一定会把一年来在广播剧创作中的体会和心得,拿出来一起分享;年轻有为的广播剧才男才女们,一定会把在热闹、欢快、争论和新意迭出的广播剧网QQ群中言犹未尽的创新思索和务实探讨,一吐为快地奉献出来;在回顾过去、务实现在、展望未来的基础上,我们一定会把2012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办成一个生动、活泼、喜庆、奋进的大会。为此,请允许我代表安会长、代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建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东道台为我们提供的这个隆重而祥和的年会平台,对贵州台在热情接待、周到安排和财力与精力上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代表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今年研究会主要做了五件事:

  第一、成功举办首届微广播剧大赛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中共宁波鄞州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了《“宁波鄞州杯”·首届中国微广播剧大赛》,承办单位是浙江广电集团交通之声和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秘书处,协办单位是浙江长兴传媒集团-太湖之声。

  本次大赛以“畅想未来”为主题,通过微剧的制作、评选、展播,吸引当代年轻人对广播剧的关注和兴趣,并与受到网民欢迎的微博形态相呼应,在网络上做音频传播,继而还可以通过DIY,吸引网民为音频配套贴图,达到传统媒体广播和新型媒体微博的有机融合。

  大赛的展播活动,是由所有参评单位自行安排时间集中播出获奖作品,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全部获奖作品上传主办单位官方网站和本次大赛官方微博,供网友点击收听。

  在6月的新闻发布会上,微广播剧大赛活动得到众位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也吸引了众多新闻媒体的兴趣。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网、中国广播网、凤凰网、网易、搜狐、腾讯网等20多家新闻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7月下旬,“宁波鄞州杯”首届中国微广播剧大赛在浙江长兴结束。共评出金奖3个、银奖铜奖各10个、提名奖17个、特别奖和网络人气奖各1个。

  大赛历时一个半月,共收到参赛作品95部,参赛单位共58家,其中,来自全国各级电台的有40家,这些电台制作的参赛微剧有62部,占参赛作品总数的68.9。

  大赛还吸引了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参与。参赛的高校有11家,其中有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绵阳师范学院等,还有解放军第二炮兵某部政治部也送来了作品。活跃在网络上的配音爱好者也纷纷制作参赛,并在网络上热情传播。

  大赛参赛作品全部由大赛组委会上传到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新浪官方微博,便于网友下载收听或者在线收听,更便于转发,扩大影响。据统计,从第一部参赛作品上传微博开始,到转发量统计数据截止日为止,在18天中,单部作品最高转发量为6434次,平均每部转发量为2137次,全部参赛作品的微博转发量合计为203015次。这是迄今为止广播剧在网络上的最高转发量。这种大范围点对点的传播,给广播剧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认真总结,扩大战果,使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和传播方式常态化,不断提升微广播剧的质量和制作水平。

  这次大赛,对于推动中国广播剧的创新与发展,探索网络时代广播剧艺术的表现方式和传播途径,满足广播剧爱好者多方面的收听要求,吸引和扩大广播剧制作者队伍,更好地扩大微广播剧的社会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予充分肯定;但从“畅想20年”的创作初衷来说,没有达到更多元的创意,形式单一,基本全是穿越剧。畅想领域范围太窄,其实,全社会的道德水平、生活水平、环保、社会变迁等等都可成为选材。所以,在肯定方向、继续大力抓好微广播剧创作大赛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微广播剧在题材尚显单一、形式大多穿越、内容的尺度把握等方面,还有不少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的进行探讨,对微广播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意义,这正是我们研究会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之一。

  第二、抓好评析,贵在指出不足,实实在在推动创作

  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主办、抚顺人民广播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十二届广播剧专家评析在抚顺举行。

  本次评析共收到全国54个会员单位选送的60部(185集,超长剧只送3集)、4种类型(单本、连续、儿童、超长)、多样风格的广播剧作品。共评出54部获奖作品。

  此外还评出了最佳制作人、编剧、导演、音乐、音响、录制、男、女演员共8个单项奖的9位获奖个人。

  这次参评节目数量共计5550分钟。评委会要求各位评委依照研究会一贯的“坚持标准、实事求是”的评析原则,严格把关,认真评析,不留遗憾地把精品力作评出来。安景林会长在发言中强调:“听完以后,感觉各地广播剧制作整体水平逐年提高,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同时也希望能通过评析会把近年来广播剧制作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以利繁荣创作、促进发展。”

  本次参评作品中,单本剧选材比较丰富,视野比较开阔,很多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攻克的科技项目都有所反映。连续剧质量尤为突出,不仅题材厚重,开掘得很有深度,而且制作演播水平也普遍提高,涌现出多部精品。质量又一次出现了倒金字塔型,令人惊喜。此次评析,儿童剧数量有所降低,引起了评委的关注。对于超长剧,评委们一致认为,从今年开始的限制到25集以上的超长剧送评剧目数量有所减少,制作水平也有所降低,而且形式比较单一,小说剧居多。另外,评委就如何更准确的界定超长剧类别及超长剧长度,进行了研究讨论。

  对于参评剧目中存在的问题,评委们也明确指出以下几点:例如在创作中为了追求戏剧性而忽略了情节的合理性、可信度;有的剧作剧名不贴切;有的作品使用的音乐素材没搞清楚,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有的作品出现较明显的常识性错误;有的作品改编不成功,制作粗糙等等,评委们期待下届评析能涌现更多的精品力作。

  第三、逐年强化理论研究 注重论文写作与辅导

  第八届中国广播剧论文评析,共收到12篇。通过评委认真的评析,共选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6篇。

  这次选送的论文,都是各台广播剧人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所得,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和具有前沿性思考的好文章。特别是长春台刘国君、福建台的冯亮、陈蓬全、丁雁4位关于微广播剧的论文,几乎和微广播剧大赛同步出现,说明我们的广播剧人十分关注广播剧的最新动态,勤于思考、敢于思考。一个艺术品种的发展、成熟,离不开客观正确的文艺理论的批评和导向,广播剧事业的发展呼吁我们要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们要有广播剧自己的理论家。虽然这部分论文有些结论还下的过于仓促,有些观点还要经过实践的检验,但它们论点的鲜明和思考的理性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它们的出现使我们看到了广播剧理论发展的亮色。

  当然,这次评析也有部分论文写成了广播剧制作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理论性略差,严格来讲还不能称之为论文。而且整体看,论文的数量也比上届有所下降,评委们提议,今后研究会应聘请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老师给大家补课,进一步营造浓郁的理论研究气氛。

  第四、办好年会 展示才艺 广聚人气 共谋发展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每年一度的年会,是全国广播剧人相聚的一次盛会。不仅要审议并通过一年的工作报告,还有颁奖、点评、研讨以及丰富多彩的联欢和考察活动。因此,我们近几年加大办年会的力度和热度,全面开发各会员单位申办年会的积极性。每年的年会上,把下届年会的申办搞成一个有创意的、固定的接旗仪式,来提升和确保接会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今年的年会,贵州台申办成功,他们把今年的年会确定为红色、绿色两个基调,让我们在青山绿水中感受红色之旅的革命豪情。

  从前年的万州年会开始,年会的大联欢已成为凝聚广播剧人气,展示广播剧人才艺,激发广播剧人参与热情的保留节目。今年的大联欢,不仅有获奖广播剧的展播演示、广播剧人的才艺展示、当地民族风情的节目演出,还有群众参与性的娱乐节目,并准备了精美礼品,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在本次年会的考察途中,研究会将开展一项送广播剧进校园的活动,题目叫《我们和你在一起,广播剧人好戏送校园》。这是一项走基层接地气的新项目,令人感动的是,当大家得知这个消息,都踊跃参加,纷纷无偿献出本台精心制作的儿童广播剧和适于孩子们收听的广播剧。研究会还出资给孩子们购买一些文体用品,今后,研究会将和孩子们保持联系,搜集孩子们的广播剧听后感,指导儿童广播剧的创作。

  第五、群策群力,日常工作高效运行

  [1]继续办好网站、“剧吧”,借助网上“群聊”,高效运行日常工作

  从去年开始,研究会再度压缩纸质刊物,很多外界人士了解广播剧,是通过广播剧研究会网,我们研究会网现已逐步完善,成为专业性很强的网站。《中国广播报》“广播剧吧”专栏,每期刊登各地广播剧坛信息,很受欢迎。研究会开办《广播剧名人榜》,已将30位广播剧“杰出贡献奖”获奖人员全部介绍完毕。接下来准备陆续介绍广播剧“成就奖”获奖人员。研究会秘书处工作人员不辞辛苦,多方组稿,希望各会员单位的广播剧人进一步支持工作,多写稿件。

  目前广播剧研究会秘书处日常工作只有一位秘书长和秘书两人专职工作,因而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网上广播剧“群聊”,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古人说“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咱广播剧也一样,要大智兴剧,就必须集全体会员台之“众思”、聚全体广播剧人之“众力”,同舟共济,共同努力。在这里,我代表研究会对秘书处两位干将的辛勤工作、对所有热心支持研究会工作的会员台和全体广播剧人的无私奉献,表示衷心感谢!

  [2]中国广播剧精品选续集编辑工作接近尾声

  编辑出版《中国广播剧精品选续集》的工作进展顺利,因为此项工作专业性较强,只能由我们的几位专家担任终审校对工作。专家们克服年事已高,工作量大的困难,目前选入续集的2005年至2010年获奖广播剧作品76部,四卷本的书稿终审校对工作已完成,年底能出版。

  [3]《中国广播剧简史》的编纂工作有新突破

  为纪录中国广播剧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而编纂的《中国广播剧简史》,原来物色的撰稿人确有困难,已由孙以森、熊生民两位老师接手原编辑的工作开始撰写第一、二部分,因材料欠缺,工作难度很大,他们正在努力之中。可喜的是,年近九十高龄的新中国(广电总局)第一代广播剧人张庆仁老先生,根据亲身经历撰写了4万余字的中国广播剧简史——中国广播艺术团部分(现名《中国广播剧艺术探索与实践》)已顺利出版,研究会决定,将这一部分内容收入《简史》。正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熊生民先生在给此书写的序言中所谈到的:“张庆仁先生的《中国广播剧艺术探索与实践》以珍贵翔实的史料,记录了中央广播文工团(现中国广播艺术团)广播剧生产发展的历史,同时清晰地标画出了中国广播剧一个阶段发展的轨迹,填补了昨天历史中的缺失和空白,为中国广播剧历史阶段链的衔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书作为广播剧的珍贵资料,我们已出资向出版社购买,很快将寄给各台广播剧联系人,每台一本,请注意收藏。

  最后,简单谈谈广播剧目前状况和明年工作的重点。

  一、 目前状况

  中国广播剧创作的繁荣,呈现出如下的喜人景象:

  1,创作主体自上而下,全面开花

  过去生产广播剧的创作主体主要集中在中央电台和省、市级电台,而省、市级以下电台则表现为“波澜不惊”。现在,广播剧创作的主体发生了深刻变化和明显改观,省、市级电台“热情不减,”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县、区级电台亦后来居上,令人瞩目,呈现出上下联动,相互竞争的良好局面。像深圳的宝安台、宁波的镇海台、鄞州台、福建的漳浦台、重庆的万州台等等,他们制作的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的广播剧精品脱颖而出,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听众的需要。目前我们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每年都有一批新的电台要求加入研究会,今年又有宁波北仑电台、江苏江都台、山东邹平台、山西太原台、浙江慈溪台、江苏金坛台、徐州台、浙江长兴台、四川盛世鸿图公司共九个单位加入了我们的队伍,很多单位,一加入就拿出了好作品,出手不凡!

  2,创作题材拓展深入,亮点纷呈

  以“三贴近”原则为主要特征的广播剧创作,真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一大批精品广播剧反映了主旋律主题、重大事件和普通的平民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存状态,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用声音反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今年获五个一工程广播剧奖和专家奖作品丰富的题材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特别是刚刚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科技领域重大突破也制作出了艺术水准较高的广播剧新作,例如参加专家奖的《蛟龙入海》《护航》《克里特大撤离》等等。

  3,创作手段求新求变,日臻完美

  广播剧的创作越来越注意讲究叙事策略、技巧的发挥。广播剧更加注重讲故事,近年来在情景广播剧一度成为贴近百姓的广播剧类型的同时,网络广播剧、纪实广播剧、小说广播剧、微广播剧等新的方式也充盈耳际。这充分表明广播剧的创新发展不仅体现在题材的拓展,还表现为形态手段的创新,打破了长期以来广播剧的固有模式。

  4,创作水平普遍提高,引人注目

  “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广播剧政府奖、专家奖等,推动了广播剧艺术的发展提高,节目的创作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显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这种提高,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表现在质量方面,创作队伍、演播队伍、制作队伍不断壮大,如前所述,不仅中央台、省级电台发展提高,市、地、县级电台亦发展迅猛,不容小视。如宁波镇海的《镇海雄关》宁波鄞州台的《造桥女孩》、抚顺台的《美丽的花楸树》、呼伦贝尔台的《彩虹升起的地方》、重庆万州台的《黄桷树下》(以上5部均为参加全国和省五个一评奖的剧目)等等。

  这些作品积极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真实地记录了历史和现实,给人教益,催人奋进,丰富阅历,娱悦人生,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为了更大范围地让全国广大听众和网友更多地欣赏这些精品力作,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决定在五个一广播剧评选的同时在全国开展《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参评广播剧全国大展播》活动。

  研究会秘书处将各台的剧目上传中国广播网和研究会网站《广播剧场》,听众可以在线收听,各台可以在网站指定位置下载参评剧目供本台展播。大家都认为这是大好事,第一时间把全国的精品力作奉献给广大听众,意义很大。还有一些参加本省“五个一”评选的参评台也踊跃报名参加展播。一时间,研究会的网上红红火火、热闹非凡。据悉,中央台将从10月1日开始在第一套中国之声展播五个一工程全部获奖广播剧。

  5,广播剧走基层效果显著,自我宣传意识日益增强

  3月19日下午,广播连续剧《琴潭溪》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举行首播仪式。简短的首播仪式结束后,制作单位浙江广电集团和北仑广电中心的创作人员随即“送剧下乡”,把广播剧光盘直接送到春晓镇慈岙村,让农民朋友来检验作品质量。几位主创人员表示,“送剧下乡”是检验艺术生命力的最好方式。结合正在开展的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努力创作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深受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

  二、明年我们的工作重点

  1,在今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为广播剧的繁荣和发展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继续推进广播剧的创新探索、理论研究和市场化进程;

  2,明年是咱们广播剧研究会的换届选举年,研究会面临的工作很多,研究会决心在大家的支持下,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欢迎各位代表对此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

  3,想方设法,把微剧大赛的定点化、年度化、常规化落到实处;力争做到早策划、早启动、创作先行。

  各位朋友,我们深深感到,广播剧的真正繁荣与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坚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在发展中日益繁荣,使广播剧艺术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与时俱进。

  以上工作报告请审议。

责编:万华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简介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成立于1980年,它是全国广播系统成立最早的社团之一。多年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工作,组织业务交流和理论研究活动,扶植各台进行剧目创作。从1984年开始,组织创办了全国广播剧评奖活动,对中国广播剧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目前,研究会会员台80余家,每年定期搞评奖、业务研讨、节目交易活动,并出版专刊、开办独立网站。

联系我们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联系地址
邮编:100045
地址:北京西城区真武庙二条真武家园二号楼三单元107室
电话、传真:010-86096439
电邮:xiaochen007@vip.sina.com
网址:www.zggbj.com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电话:86093114 63909788 63909799 传真: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