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沙龙活动现场(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央广网厦门11月18日消息(记者 陈庚)“月港与厦门港”闽南文化沙龙活动16日在厦门市海沧区举行,来自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的专家学者、政企人士、闽南文化热心者230余人齐聚一堂,深化月港、厦门港“海丝”文化研究,为构筑闽南人共有的精神家园建言献策。
  沙龙由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厦门市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以“开阔闽南研究新视野,探究月港海丝大文化”为主题,旨在探讨交流大航海时代漳州月港、厦门港的历史地位、历史演变;分析以月港为起始港的大航船贸易对中国及世界的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探讨由月港、厦门港等形成的月港国际、国内贸易网络;研究概括闽南海商的共同特征;介绍海沧港的百年风云,回顾月港、厦门港的兴衰演变历程;探索闽南海洋历史文化的基本规律,开阔闽南文化研究新视野,从而更深入地认识闽南文化的世界性特征,感受闽南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推进福建、闽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明代中后期,闽南地区的月港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副主任、海沧区委副书记曹放在开场致辞时表示,海沧是明代中期和后期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厦门港的主体。海沧将以这次沙龙活动为动力,既重视文化建设又重视产业推进,把海沧建设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一流海湾城区,无愧于闽南这方山水及闽南文化。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多名专家学者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在沙龙上发表主旨演讲。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仁川作《大航海时代漳州月港的历史地位》的演讲,他认为,月港是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上贸易的新型商港,美洲大航船贸易的重要起始港,大规模华商华侨闯荡世界的出发港,中国封建海关的诞生港,对中国乃及世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投入更多资金,培养更多人才,深入与月港有贸易往来的欧美等国,加强对这段历史的学术研究,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更开阔视野。”他建议。
  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耕梳理了月港的衰退和厦门港的兴起,从月港、厦门港的兴衰交替,探索中国海洋文化的基本规律。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涂志伟介绍了明中晚期月港形成的国际、国内贸易网络以及主要贸易方式,并对月港、厦门港海商尤其是女性海商这一独特群体进行画像,集中地体现出闽南人在海洋文化中,敢于冒险犯难、勇于拼搏、敢拼爱赢的精神特质。
  主题演讲之余,现场众多嘉宾也积极参与互动讨论,分别就海沧如何重振“海丝”辉煌、加强闽南文化与国际交流的研究、在全球化的多元视域下开阔月港的研究、研究明清闽南籍官宦对开海的支持与参与等提出了建议。海沧区的文艺工作者穿插演出了闽南语歌曲《来去厦门》、答嘴鼓《唐山过台湾》、歌仔戏《李怨改嫁》等,增添了文化沙龙的闽南味、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