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各大卫视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也让今年参加省两会的人大代表们有所关注,“拍得好”“真实”“演员阵容强大”是代表们给这部剧的标签。

电视剧《山海情》一经播出就连续登上微博热搜,“豆瓣”评分达到9.4的高分。

 

除了高分,观看这部剧的网友也给出了很好的评价,在这部剧的带动下,112日至120日,闽宁镇话题搜索指数环比上涨561%

这部剧是以福建省与宁夏自治区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项目为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群策群力,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山海情》剧照

故事背后的福建力量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国家级贫困县区的统称,昔日有“苦瘠甲天下”之称,1972年还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西海固的生活有多苦?《山海情》一开篇就用镜头展现了出来。

虽然这里的百姓很穷,但心中却饱含对福建援宁工作者的真情。这两天,剧中凌教授离开金滩村的催泪片段感动无数观众。

凌一农教授算是金滩村的救星,他是从福建来的食用菌和牧草专家,一直扎根金滩村帮助村民们养菇致富。村民们种的菇滞销,他带头帮助建冷冻库,即使被村民骂,被村民埋怨,他还是不辞辛劳地去全国各地找销路。为了稳定菇价,他心甘情愿自己掏了四万多,这笔钱可不是个小数目。为了说服教育非法商贩,他还被打伤进了医院。

在凌教授的帮助下,村民们都赚了钱,生活也比以前好了,稳定了。当凌一农教授要离开闽宁镇去新疆援助时,原本想低调地走。可是闽宁镇的百姓知道后,全镇一起为他送行。当凌教授打开门的一瞬间,看到了所有村民拿着自家的鸡蛋、红枣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赶来为他送行。这一幕不仅感动了凌教授,也感动了无数观众。有网友说“这就是现实中百姓的人情味,就是最淳朴的报答。”

其实,《山海情》这部电视剧中的人物,在现实中大多都能找到原型。凌一农教授在现实中的原型人物,就是福建援宁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教授。

 

林占熺教授

19974月,作为第一批福建援宁人员,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带着六箱菌草草种来到宁夏固原市彭阳县,与贫困群众同吃住,手把手、面对面推广菌草种植技术,到2007年,当地累计发展菌草生产农户1.75万户,户均收入近万元,大批农户告别贫困,走上小康之路。菌草业也由此发展成为闽宁对口扶贫的第一个产业。

 

闽宁镇新貌

来自福建的援宁人

1999年,援宁挂职干部马国林,与技术人员一起奋战80天,在无水区打出了一口日出水量800立方米的井,解决了5个乡数万农户长期无法解决的吃水困难。

2006年,身为独生女的李丹瞒着父母,赴隆德县第二中学支教。在支教期满回到福建后,2008年被确诊为白血病。在生命的尽头,她告诉家人,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吧。

2016年,援宁挂职干部李仲福举家搬到西海固,他招商引来20多个项目,落实帮扶资金6670.8万元。

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许多动人的扶贫故事,他们不计年龄与身份,不计名利与得失,早已把“闽宁协作精神”融入到生命中。

25年来,福建省已累计为宁夏培训劳务人员18.9万人,每年帮助宁夏劳动力转移75万余人,目前稳定在福建省的宁夏贫困劳动力达8万人,平均年创收10亿元。

 

202073号,闽宁对口扶贫协作援宁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人大代表声音

今年福建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念好‘山海经’。深化东西部协作机制,做好援疆援藏援宁工作,提高协作层次和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落实五年过渡期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省人大代表们也把来自基层的声音带到了两会,确保福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我作为一个基层代表,今年比较关注乡村振兴工作。我提出了关于乡村振兴政策落地,增加群众收入的建议。

——龙岩市代表团省人大代表 陈如金

 

我是来自于农村的,所以我对今年两会关于乡村振兴这方面会有比较高的期待,我也相信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在今年的两会之后会有一个新的发展和新的局面。

——泉州市代表团省人大代表 张顺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