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美“颜值” 兴产业 富百姓——“美丽莆田”的乡村振兴实践

2018-01-30 14:51:00来源:新华社

  福建莆田自然风光独特秀美,历史人文古韵悠长。近年来,该市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以幸福家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提升“颜值”,建好产业,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共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给“美丽”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擦亮“面子”:走向“幸福” 留住乡愁

  1月20日,大寒。走进莆田江口镇东大村,却已经感受到了早春的气息,远山如黛,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村道旁50多亩油菜花田,不少油菜花已经绽放。

  “前几年的东大村可不是这样子,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站在蒜溪之畔,东源桥头,东大村党支部书记康宗龙告诉记者,这里一度是村里的“垃圾站”,一到夏天,苍蝇蚊虫聚集,行人都绕着走。

  2015年以来,东大村成为“美丽莆田,幸福家园”建设试点村。“幸福家园首先得把‘脸洗干净’,”康宗龙说,村里从垃圾处理、河道清理、村道改造等小事做起。

  路上有保洁员,河道有打捞队,垃圾按户分类,村里统一收集,镇里中转,县区进行无害化处理……困扰东大村多年的农村垃圾问题得到解决。如今,东大村道路整洁,溪水清澈,新建成的12公里环溪绿道曲径通幽,风车、凉亭等穿插其中。

  莆田是首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福建省唯一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莆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傅冬阳说,以“美丽莆田,幸福家园”为抓手,莆田先后在121个村开展幸福家园建设,通过推进“裸房整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道硬化、村庄绿化”等工程,村庄“颜值”不断提升,推动了新型城镇化进程。

  拓宽“路子”:千村千面 百舸争流

  乡村振兴,光有“颜值”不行,还得有“内涵”。莆田将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活跃乡村经济,增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秀屿区东峤镇上塘村曾是一片盐碱地,作物难长,农业难收。上世纪90年代初,上塘人抓住了饰品加工行业的“东风”,从事金银制品、首饰工具加工和销售,逐步形成“珠宝一条街”,将原有的盐碱地变成了“金银滩”。如今,“金银滩”如何发展成“金银城”?上塘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规划面积3.15平方公里,集珠宝制造、工艺展示、文创体验、休闲购物等为一体的上塘银饰小镇应运而生。

  原本拥挤嘈杂的上塘珠宝一条街已变成崭新亮丽的银饰展销中心。银饰小镇线下每天“六吨白银进,六吨白银出”,年产值70多亿元,线上电商交易额突破30亿元。

  上塘村还将建设银饰文化博物馆、文化创意体验街、特色工艺馆、创客聚落等新片区,拓展产业功能,打造集聚银饰珠宝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旅游、娱乐等于一体的产业园。

  上塘只是莆田特色村镇的一个代表。莆田市涵江区三江口镇引入百威英博雪津啤酒厂生产基地,打造成啤酒小镇,工业旅游带动周边乡村;城厢区涧口村则通过土地整理,搞规模经营,成为花卉、果蔬特色村……

  傅冬阳说:2017年初,市政府着手实施11个特色小镇加3个文化名胜区培育计划,推出鞋艺、红木、妈祖文化、银饰等特色小镇创建,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充实“里子”:长线发展 多线增收

  “颜值”高起来了,产业建起来了,乡村的致富路也“活”起来了。

  莆田荔城区后黄村党支部书记许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作为‘美丽莆田,幸福家园’试点村,上级部门给后黄的各项补贴资金1500万元,土地整理,整饬村容,投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级的补助资金是‘点火’,这把火要想形成燎原之势,还得村里走出自己的路子。”

  作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莆田丰富的历史遗产成为不少乡村致富新路。后黄是个华侨村,19世纪末开始就有不少村民下南洋做生意,村里现存60多座历史古厝,既有传统红砖厝风味,也有南洋建筑特色。许聪告诉记者,村委会将这些古宅从华侨后人手中租了下来,精心修缮,用来发展民宿,出租给画家、摄影家、收藏家等作为工作室、展馆。此举既保护了传统文化,又给当地产业锦上添花。

  借着旅游的红火,村民们有的发展民宿,有的从事安保,有的售卖特产,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后黄村每年村财收入能达到200万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从2006年的2600元左右增长到现在的3万多元。

  “乡村振兴,既要生态美起来,也要百姓富起来;既要‘高颜值’的面子,也要‘好产业’的里子。”许聪说。(新华社记者王妍 郑良)

编辑: 郑睿

美“颜值” 兴产业 富百姓——“美丽莆田”的乡村振兴实践

福建莆田自然风光独特秀美,历史人文古韵悠长。近年来,该市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示范区,以幸福家园、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提升“颜值”,建好产业,实现“生态美、百姓富”共赢,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给“美丽”赋予新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