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龙岩8月8日消息 时下,正值百香果成熟季节,长汀南山镇千亩百香果陆续进入采收季,田间一派繁忙的景象。走进“塘背大叔”罗添玲的文钰家庭农场,满眼是望不尽的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藤蔓爬满棚架,阳光下的百香果犹如小灯笼般缀满藤条,一个个浑圆饱满,显得格外诱人。

近年来,南山镇依托生态优势,聚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通过“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盘活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统筹育苗、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推动全链条增值。目前,全镇百香果种植面积达6800余亩,标准化百香果基地6个,实现产值1.15亿元,年培育脱毒种苗达150万株以上,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和村民就业创收,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之一。

一棵种苗激活一方富民产业

在南山镇官坊农场三百平米的组培室里,无毒的百香果种苗长势喜人,福建农科院科技服务团队与福建省农林大学专家教授们正在为农户们传授土壤管理、花果调控和病虫害综合防控等相关知识。

由于往年南山镇的百香果种苗都来源于外地调运,缺少检验检疫,带毒病苗的引入导致百香果种植基地出现大面积死苗缺株,特别是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大量发病导致减产30%—50%,给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为彻底解决百香果病毒病导致的产业技术瓶颈问题,南山镇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进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农业科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进行合作研究,通过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出无毒百香果组培苗,建立了全省第一家百香果组培苗基地,为百香果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种苗和科技保障。

得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钟海洋介绍说:“我们百香果标准化育苗基地的建成,使组培脱毒苗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年产150万株以上果苗,产值800余万元,苗木主要销往福建、广东、海南、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地,推动百香果产业健康发展,带动大家一起增产增收。”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高新技术使得我们南山的百香果色泽更光鲜、香味更浓、甜度更高,被称为‘百果之王’,今年又将是喜获丰收的一年。”廖坊村支部书记、百香果种植大户廖连生高兴地说道。

跨村联建勾勒“一乡一线”示范带

为破解单个产业发展力量单薄的难题,南山镇以百香果为主打,为全镇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将中复、邓坊、桥下等周边7个村捆绑,以中复村为轴心,整合沿线资源,实施“村企、村社、村场”联建,聚合形成“一乡一线”产业示范带,打造了长征出发地文旅综合体——001蜜语田园。在占地2000亩的视野范围内,培育了投资240万元的连片500亩百香果基地、投资500万元建设的1600亩油茶示范基地、投资4100余万元建设的70余亩鳗鱼养殖基地,每年产值合计5675万元,每年使用农民工176人次,每年支付农民工工资合计300余万元。

同时,为有效解决百香果等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在全镇发展“互联网+百香果”,积极培育农产品电商龙头企业,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微信、抖音直播等新媒体,推行“基地+农村电商”新模式,对入驻红军街的电商业主免店租3年,成为长汀县农村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推出了百香果、山茶油、罗汉果、姜糖和塘背老酒等特色产品,打造了“塘背大叔”“火妹子姜糖”“江夏米粉”等特色品牌,实现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目前,全镇共有20余家电商入驻,直播带货点40余家,电商销售额达1500余万元。

建丰家庭农场董建武十分激动地说:“镇党委实施的跨村联建一举打破了我们当前的困境,目前我们已被评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县级家庭农场示范场,今年我们的产值预计将达到120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以举办百香果‘果王’大赛、设计‘南山百香果’表情包和IP形象、融入农民丰收节活动、成为乡村旅游的形象代言等方式扩大品牌知名度,实现百香果产业接二连三发展。同时,增势赋能绿色生态产业,促进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以打造‘省级蔬果现代产业园’为抓手,发展壮大‘五千工程’(即千亩百香果、槟榔芋、罗汉果、油茶、蔬菜),力争总产值突破4.5亿元。”南山镇党委书记戴永迪自信地说道。

红绿经济打响“出发地小镇”品牌

为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南山镇以共建“红”“绿”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持续擦亮“出发地小镇”品牌。提质增效红色旅游产业,抢抓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长汀段)中复核心区建设契机,以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为坐标原点,修缮红色旧址,大力实施战地遗址、抗日漫画群、红军标语保护工程,打造了红军生活体验馆、松毛岭保卫战VR体验馆、“红军的一天”特色体验营、《松毛岭之恋》沉浸式演艺厅、红九军团陈列馆、主体邮局等红色地标,完成景区可视范围立面改造、入口标志、“白改黑”,推动景区配套设施日臻完善。现有酒店6家、民宿12家、商铺300余家,近三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破亿元大关。通过融合发展,使红色旅游产业与绿色生态农业相互呼应、两相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全镇21个村集体经济均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5个。

“如今,‘红绿辉映’已成为南山镇最好的名片。”戴永迪说,“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突出项目引领,通过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途径,促进红色旅游、绿色生态农业提质升级,培育旅游新业态,力促红色更红、绿色更绿、相得益彰,不断推动文旅融合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许昇延)

编辑:罗晓英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