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6日消息 在今年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部参赛影片入围金爵奖主竞赛单元,竞争金爵奖。其中,由耿军导演的《东北虎》备受关注,影片海报一经发布,就吊足了影迷们的胃口。

  影片《东北虎》海报(央广网发 片方供图)

  《东北虎》是由耿军执导,章宇、马丽主演的喜剧电影。该片讲述了一只东北虎、一只狗、一个铲车司机、一个中学老师、一个诗人、一个讨债者、一个孕妇之间的矛盾。主创团队丰富的获奖履历和导演扎实的拍摄功力,让这部作品从开拍消息传出后,就获得了圈内外的广泛关注。

  近日,总台央广记者罗敏在上海专访了影片《东北虎》的导演耿军。作为鹤岗走出的青年导演,他对家乡有着何种情节?在这部影片里,马丽的喜剧天赋与章宇的文艺气质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东北虎》导演耿军(左)接受总台央广记者罗敏专访

  当“88龙”遇上“76龙”,两个东北人一拍即合

  今年,耿军带着《东北虎》入围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角逐金爵奖。事实上,这个故事的雏形,形成于2012年,剧本经过了六年的细致打磨。对比耿军导演的前作,《东北虎》无论是场景调度、故事复杂程度,还是演员阵容,都做了很大程度的升级。

  记者:这个剧本经过了6年的细致打磨,这6年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耿军:2012年初稿完成之后,陆续被两家电影公司看中,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不是很顺利,所以我中间就先完成了另外两部电影。后来又遇到了制片人王子剑,我们在审美上,在整个剧本的美学认识上特别一致。他出现之后,整个制作流程就特别顺利了。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合作,我们两个人都属龙,都是东北人。他比我小12岁,他是“88龙”,我是“76龙”,遇到合适的合作者非常好。

  对于这部电影有多少潜在观众,耿军直言“并没有心理预设”。“我微博收到的私信里,有很多网友说要补耿军的电影票。因为他们之前看我的电影,都是从网上下载,而不是去电影院。这回有这个机会,可以去电影院看我的电影,所以要把‘欠’我的电影票还给我。我也不知道这个人群的数量有多少,我希望多一点。”

  在东北的东北角,“散养”长大

  从《东北虎》的故事梗概来看,这似乎是一部群像戏,一只东北虎、一只狗、一个铲车司机、一个中学老师、一个诗人、一个讨债者、一个孕妇的生活轨迹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交织在一起,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

  事实上,在没有看到影片的情况下,许多网友就已直呼“很期待”。这份期待,来自于主创阵容,也来自于这部影片“稀有”的东北视角,甚至来自于发布的海报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有人说,看海报风格就知道,这是耿军导演的作品。

  有人说,关于东北的电影要看耿军。耿军的家乡在黑龙江鹤岗,熟悉耿军电影的人都知道,他拍电影的地点很多都是在家乡鹤岗。耿军曾说:“黑龙江在东北的东北,鹤岗在黑龙江的东北,所以那儿,其实是东北的东北角。”耿军在“东北的东北角”这片乐园上,“散养”到了20岁。

  记者:您对家乡鹤岗、对东北的情节都是非常深的,是吗?

  耿军:因为我从小就在那长大,长到了20岁。我们这一代孩子都是“散养”。“散养”是什么?就是从小无拘无束,自由散漫,活泼,给家长惹祸,只要生命安全没问题就没事。所以鹤岗就是我童年、少年到青年时期的乐园。所以你想想你的乐园在哪儿?你情感的重心在哪儿?

  凛冽的、凶猛的“北方式的宽容”

  鹤岗有着后现代工业的遗迹,在耿军眼里,那些景象和现代都市的高楼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独特而又有魅力。《东北虎》也延续了耿军一贯的乐观主义、笑中带泪的黑色幽默风格,在东北地区冰天雪地环境下展现人性的缺点与温暖。

  记者:有人说,“这部影片体现了一种‘北方式的宽容’”,您怎么看这句话?

  耿军:“宽容”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东北人经常会开玩笑问,“宽容”的对面是什么呢?是“不宽容”。无论什么词,前面加一个“不”字就给否定了。其实真正的“宽容”,对面应该是矛盾和解不开的仇恨。所以这部影片呈现的是凛冽的、凶猛的“北方式的宽容”。

  记者:您觉得这个故事最大的看点在哪里?

  耿军:最大的看点就是两性仇恨和同性仇恨的双重爆发。如果要我把故事复述一遍的话,可能需要118分钟。

  “文艺青年”与“喜剧女王”的碰撞

  说到这部电影主演的表现,不难看出作为导演的耿军很满意。主演章宇和马丽,观众们已经非常熟悉了。章宇在影片《我不是药神》里饰演的黄毛曾给大众留下过极为深刻的印象,他还曾参演过《无名之辈》《风平浪静》等影片,精湛的演技广受观众好评。而马丽则是很多人心中的喜剧女王,《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都是深入人心的经典作品,有她出演的电影似乎从来就不会缺少欢笑。但在这部影片里,二人的角色似乎都和以往大众所熟知的印象有很大不同。

  影片《东北虎》海报(央广网发 片方供图)

  记者:您认为章宇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耿军:章宇在这个电影里面演的角色叫徐东,可以说他是完全融入到了这个角色里,这是很难做到的。他的表演里印上了徐东的“指纹”,你在电影里边看到的就是徐东,而不再是章宇。这和他以往角色的“指纹”都不一样,这是属于徐东的“指纹”。

  记者:他是一开始您心目当中徐东的人选吗?

  耿军:一开始在选角的时候,我脑子里有一个既定的原型的印象。原型的印象在三十五六岁时的样子,章宇的吻合度非常高,有一些密码需要观众看电影的时候才能解开。

  记者:马丽在这部电影里,还是充当一个喜剧担当的角色吗?

  耿军:比喜剧担当层次要更多,她完完全全是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在东北的整个环境里,她既是一个温柔的人,又是一个在婚姻里非常坚决、非常有女性能量的人,她很新,这个角色也很新。当时剧照出来时,很多人没认出来,在电影里大家可能要看一会儿才能认出来她。

  记者:所以是从形象上就完全颠覆了她以往的印象?

  耿军:主要是人物和人物关系的互动非常精彩,她比我想象中更厉害。出色的演员肯定能演很多面,但是我没想到她能把我想要的这面,完成地那么好,很惊喜。

  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幽默感

  对于耿军,网友的评价多是睿智、幽默。那种幽默不是刻意的,而是东北人特有的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幽默。

  在谈及拍摄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幕后故事时,耿军讲了几个有趣的小故事。

  “我以往拍电影从没卡在12月初到1月末这个时间段。”耿军告诉记者,黑龙江鹤岗的纬度跟北欧的纬度特别接近,在这两个月里,下午3:30太阳就落山了,外景就拍不了了。在距离收工前一小时,也就是14:30到15:30这一小时里,所有人速度都会加快,就像按了快进键一样,这个画面一直保存在耿军的脑海里。

  因为天气太冷,电影的每个主创都会不停地喝热水。“我每天都要叮嘱自己不要踢碎暖水瓶。到差不多40天的时候,我终于踢碎了一个暖水瓶。这个我印象特别深。”提起这个小插曲,耿军忍俊不禁。

  “最冷的时候,章宇整个胡茬全结冰了,实打实冻‘透’了。有些演员有敷面膜的习惯,可能会破坏掉角质层,就更不抗冻。拍了几条后,我发现脸都冻紫了,我就说,‘这不行,你赶紧跑几圈,把自己这道菜热热’,跑完之后脸才恢复成自然色,然后接着拍。”耿军笑着回忆。

  在南方收获一颗“种子”,在北方长成一棵“树”

  耿军虽然并非科班出身,但拍摄的影片却多次获得国际影展的奖项,这两年更是佳绩不断。但是,他仍旧称自己是初学者,也一直保有对电影的探索欲和创造力。

  记者:您一直保持这种拍摄风格,就像网友所说,您的作品一看就是打着耿军的“印”,以后还有什么特别想尝试的题材吗?

  耿军:其实我也和主创们说过,在电影这方面,我们都是初学者。初学者就要尽量保持做这件事的愉悦感,这样每一部片子都不一样,有自己的创造力在里面,那样就值得做。不然,电影这个东西,“缺一部不缺,多一部不多”。所以我觉得,做自己内心觉得有价值的、能留下的电影,这样几十年过去之后,大家依然还会拿出来看。

  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路旁的梧桐树让这座南方城市显得分外浪漫。上海分明的四季,也被梧桐演绎得淋漓尽致。而在耿军的家乡东北,生长迅速、高大挺拔的杨树,则代表着不同的地域风貌。

  这次来到上影节,似乎就像是他在南方收获了一颗“种子”,然后到北方种出了一棵属于他的“树”。归来,再让这棵“树”在南方散发出独有的“香气”。

  耿军:我们三四年前创投《东北虎》的时候,就是在上海电影节创投单元。没想到片子做完后会来主竞赛单元,因为我们其实一开始并没有特别明确,应该在哪里把电影展现给大家。现在可以在上海电影节呈现出来,就觉得太恰当了,让南方人也感受一下北方的热情。主创们都特别激动。

  记者:就好像是种了一棵树,看着它结果,然后你又抱着这棵树回到这里。

  耿军:我在这拿到树种子,等它长成树之后,我把树带来了。让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无论是梧桐树还是北方杨树都行。

  监制:白中华

  记者:罗敏

  编辑: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