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一张纸、两支毛笔、一碗浆糊,午后,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内,瞿超正低头修复民国时期影印的古籍《春秋繁露》,每一个步骤都十分小心。祖籍福建古田的瞿超是一名“90后”的年轻文物修复师,两年前,他作为文物修复行业的青年代表,受邀参与央视《开讲啦》栏目录制。日前,记者在福州约访了瞿超。

  【解说】作为工作室内为数不多的男生,瞿超戴着眼镜,在人群中十分显眼,坐在工作台前,他正在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每一个修补动作。

  【解说】瞿超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主要来自家人的熏陶。她的堂姐瞿汕是业内有名的文物修复师,从小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的原因,瞿超基本都与姐姐待在一起,闲暇时,也会跟随姐姐在工作室学习修复技艺或打打下手。对于文物修复,瞿超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同期】文物修复师 瞿超

  现在不保护好的话,咱们子孙后面看到的话可能就是只有一点点在网络上面留存的一些东西,一些实物都没有办法看到了。

  【解说】瞿超毕业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这个专业被他开玩笑地称为“最难学的专业,没有之一”。除了基本的修复装裱技能,还要涉猎化学、昆虫学、地理学等学科。残缺、裂缝、表面覆盖酸性物质或硬结物,这些都是文物的常见病害,如果不对它们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那么文物的寿命就会大大缩短。因此鉴定、分析纸张成分,了解不同植物纤维纸张的韧性,都是瞿超日常学习的内容。瞿超告诉记者,目前,对古籍的保护主要以抢救性保护为主,存世古籍破损大多较为严重,修复也主要采用以纸补纸的方式。

  【同期】文物修复师 瞿超

  主要是采用一个以纸补纸的方式来对它进行修复,这个纸质主要破损原因就是因为它的纸质的一些老化,虫蛀的方面,像我们咱们这个古籍的话就是采用一个金镶玉的修复方式,然后像这一页的话这个地方,它的字是残缺的,然后我们是不知道它这个地方有什么内容的,我们要想对它字迹的修复就只有找它一个相似的版本,才能对它进行修复,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只考虑对它一些纸质它原有的进行修复。

  【解说】和瞿超同一届的学生里,选择文物修复专业的仅仅11人;毕业后还在坚持的更是寥寥无几。因为喜欢,瞿超选择了坚持。

  【解说】在工作室内,瞿超可谓是十八班武艺样样都会,只见他忙完古籍的修复工作,休息片刻后,又开始了古陶瓷的修复。

  【同期】文物修复师 瞿超

  我们现在在修复建盏这一块创新方式就通过尝试一些漆艺方式,对它上面做一些漆画,然后这样子对它做一些创意修复。它因为破损面积是相对比较大的,然后我们这时候就用大漆对它修复完之后,对它进行一些自己的创意。

  【解说】从事文物修复与保护需要长时间伏案。耐心、细心、恒心必不可少。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项挑战。

  【同期】文物修复师 瞿超

  如果破损严重的古籍,一个普通的新手的话一天可能只能修复几页,然后熟练的话也只能修复十几页这样子,然后一般来说,古籍都是有差不多百来页左右的古籍,这样子时间的话大概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修复一本。

  【解说】在瞿超看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材料、新的工艺不断更新迭代,可以拓展文物修复的领域和方式。他也希望靠着自己的手艺,尽力留住中华文化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