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记者 王红霞)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数千年来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生活画卷。2月6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服饰通史类展览。

(图为展览现场。国家博物馆供图,央广网发。)

  据了解,展览以孙机等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俑、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系统性、学术性、知识性都很强,不仅生动描绘中国古代服饰审美取向和穿着场景,而且系统展示中国古代服饰的衍变历程,深入阐释了服饰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

(图为展览现场。国家博物馆供图,央广网发。)

展览全面系统地回顾了我国各历史时期的主要服饰形制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服饰文化,系统阐释了我国服饰史上发生的三次重大变革:新石器时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为髻是我国服饰演变之原点;战国时期发生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为标志、深衣流行为结果的第一次服饰大变革;从南北朝到唐代,我国服饰由汉魏时的单一系统,变成华夏、鲜卑两个来源之复合系统,由单轨制变为双轨制,这是我国服饰史上第二次大变革;到清代,男子改着满族服饰,华夏传统服制断档,是为我国服饰史上第三次大变革。

(图为展览现场。国家博物馆供图,央广网发。)

  展品中有数十件馆藏一级品,包含极少展出的宋《中兴四将图》、明益庄王妃首饰、定陵出土首饰,清《皇朝礼器图》、康熙帝朝服等。其中,5件明代岐阳王世家文物(《陇西恭献王李贞像》《孝亲曹国长公主像》《赠南京锦衣卫指挥使李佑像》《太保袭临淮侯李言恭像》和《临淮侯夫人史氏像》)在古代服饰史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均为首次展出。

(图为展览现场。国家博物馆供图,央广网发。)

据了解,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丰富的古代服饰相关文物,沈从文、孙机等人先后在服饰考古、服饰史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研究方面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堪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重镇。通过参观此次展览,观众不仅能对不同历史时期古代服饰形制留下印象,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文化在继承传统与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的历史经验,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图为展览现场。国家博物馆供图,央广网发。)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除了大量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还绘制了大量线图、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力求完整呈现中国古代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充分展示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据悉,“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展览地点在国博北18展厅,展期拟定为一年。

编辑:王霞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