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宋代的荣昌折扇,也叫“巴蜀扇”,与江苏苏州的绢绸扇、浙江杭州的书画扇被誉为“中国三大名扇”。

  荣昌折扇始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在一代代制扇人的千年坚守和传承中,荣昌折扇从纸、丝绸,到现在的夏布折扇,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经过千年间制扇工匠手中传承和创新,2008年6月,“荣昌折扇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把小小的折扇,也从寻常百姓家飞进国际舞台。

  荣昌折扇主体由扇骨和扇叶两部分组成。按照功能划分,荣昌折扇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及表演型产品。若以折扇扇叶划分,荣昌折扇分为纸扇、绸扇及夏布扇。

  青山、同骨、皂锅、棕风、雕刻、钻眼……荣昌折扇从取料到成扇,16个工段,145个操作工序,工艺复杂。只有使用这些绵延千年、口传心授的精湛技艺,方可成就一把精致典雅、小巧玲珑、美观实用的怀袖雅物。

  李开军是荣昌折扇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也是荣昌折扇传承人中年轻一代的代表。

  在李开军看来,扇骨数量多且细密、扇面轻薄柔软、扇面展开幅度大,这正是荣昌折扇的独特魅力。李开军说,荣昌折扇之美,还在于它的实用性。因为荣昌折扇独特的全手工制作手法,使得扇子特别经久耐用。

  因全手工制作,所以每把荣昌折扇都独一无二。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荣昌折扇,除了纳凉解暑,更具有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功用性折扇逐渐被市场淘汰,而富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折扇越来越满足消费者多样的文化需求,荣昌折扇必须朝中高端方向发展。”李开军说,荣昌折扇需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来提升品位,通过改变原材料、改进生产工艺等方式来提升价值。

  李开军尝试将夏布与折扇古色古香的气质“珠联璧合”,在功用性折扇逐渐没落时,富有文化内涵的工艺品折扇却散发出不同寻常的魅力。

  荣昌折扇的再次“舞动”,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效应的并举,不仅“活”了起来,而且“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