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  近年来,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作为国家文物局定点帮扶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在地方相关部门的有效举措、国家文物局系列帮扶项目的有力实施下,在国家文物局历任扶贫干部的担当作为下,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文物扶贫路愈走愈稳。

  讲好文物故事,不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淮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发祥地。太昊陵、平粮台、弦歌台、画卦台、时庄遗址……淮阳众多的文物古迹凸显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文物故事,在推动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让更多群众不断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是文化文物部门的职责所在,也是推动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深挖文物资源优势,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四通镇时庄村是淮阳145个国家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中一个普通的村庄。2019年,一个总投资1.6亿元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即将落户时庄。项目开工前,文物部门配合基本建设在此进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发现了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龙山晚期文化堆积——时庄遗址。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对文物并不了解,一心想着抓紧完成考古,好让项目推进。随着考古发掘工作深入,全村老百姓渐渐认识到:这个遗址不是简单的黄土,而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遗产,是时庄人的根和魂。到后来,全村不仅没有一个人因为考古占地、庄稼受损来要一分补偿,没有因为不能盖房子而发牢骚,反而自觉主动地配合考古工作,争着来工地帮助干活。时庄村党支部书记时兴荣每每谈到此事都非常自豪:现在村民们见了外边的人就说时庄遗址,就说文物保护。虽然都是一知半解,但心里就是高兴,感觉腰板就是比别人硬。可以说,时庄遗址改变了我们村的精神面貌,给我们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今年613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桂林举办的文物赋彩全面小康主题论坛上,时兴荣受邀发言。以前到处讲产业发展,现在我最喜欢讲时庄遗址。谈到加强文物保护与坚定文化自信的关系,他发自肺腑地说,这么重要的一个遗址,就在我们时庄村,还以时庄命名,我是倍感自豪,自信心油然而生。我觉着这就是文化自信。


  (图为太昊陵遗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供图,央广网发。)

  发挥文化优势,打造研学教育实践基地。太昊陵是纪念太昊伏羲氏的陵庙,位于淮阳区城北1.5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昊陵也是声名远播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几百万人次。太昊陵保护中心主任雷铁梁告诉记者: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也没有忘记首要的是社会效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让中小学生从小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太昊陵围绕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这一主题,为他们开设了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国学文化等六个研学课程,长期开展传统文化普及、园艺造型、植物学、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形式的研学实践活动。2019年太昊陵共接待中小学生10万余人次,已经成为当地重要的认知社会、接触自然、体验益智增能的主题研学基地。


  (图为太昊陵遗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供图,央广网发。)

  整合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1934年,为传播马列主义,薛朴若(淮阳安岭镇薛孟庄人)同韩纪文、方绍同等人在淮阳发起创办了豫东书报杂志社。七七事变后,薛朴若回到家乡,参与组织创建农救会、妇救会、青年抗日先锋队和儿童团等抗日组织。1938年,淮阳抗日游击队和中共淮阳县委在薛孟庄成立,迅速开展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为淮阳县的红色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优良革命传统成为安岭镇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勇向前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安岭人前赴后继,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安岭镇党委书记沈群介绍,这几年,借着淮阳撤县设区、打造周口后花园、加速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机遇,镇政府通过拜访抗战老兵、烈士亲属等,收集了一批革命先辈曾用过的旧物件;采访抗战亲历者撰写回忆录,整理出了437篇反映安岭抗战的文章,梳理出一条鲜活的红色革命轨迹;筹建抗日英烈纪念馆、薛朴若纪念馆,围绕历史足迹、峥嵘岁月、红色记忆等九个章节和老区故事、脱贫路上、乡村振兴三项内容,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中华民族美德教育、历史人文教育、现代成就展示于一体的红色旅游线路,为老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探索发展思路,为不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单位量体裁衣

  太昊陵和平粮台,是淮阳历史文化长河中留下来的两块夺目瑰宝,在文物保护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提起自己家乡的二月会,很多淮阳人会自豪地说那可是创造过世界纪录的嘞。这个世界纪录就诞生在太昊陵。


  (图为太昊陵遗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供图,央广网发。)

  每年农历的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淮阳都有为期一个月的盛会——太昊陵庙会(也叫羲皇故都朝祖会)。庙会期间,除了华夏儿女前来谒祖朝圣外,还会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来自全国的近百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登台亮相,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魅力。2006年,甘肃省天水市和河南省淮阳县联合申报的太昊伏羲祭典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322日(农历二月十五),参与庙会人数高达825600人,被大上海吉尼斯总部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淮阳区文广旅局局长于树林说,近几年,淮阳区委、区政府以旅游突破为发展战略,深入挖掘太昊陵的历史、艺术等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和人文精神,分步实施合理利用资源。特别是在成为4A级旅游景区之后,把重点放在提升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丰富景区内文化内涵,加强景区内文物保护诸方面,成效显著。2019年全年接待游客58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4.82万人次,实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的共赢。景区先后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河南省文明风景旅游区、河南省对台交流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学术角度看,平粮台遗址的考古发掘在这几年不断地给业界带来惊喜:揭露和确证了平粮台龙山城址的正方形形状与对称城门结构;发掘并复原了城内的中轴线布局、完备的排水系统;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出土的玉冠饰残片、刻划有复杂兽面纹的陶碗残片等显示出平粮台城址区域中心性聚落的性质。但是从旅游观赏的角度看,遗址类景点却鲜少受到游客的追捧。虽然1988年平粮台古城遗址就已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又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前来参观的还是以学生和学者为主。


  (图为太昊陵遗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供图,央广网发。)

  厚重的历史积淀和传播力度不匹配状况在未来的几年有望得到改善。20174月,淮阳县平粮台管理处编制了平粮台古城遗址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计划书,计划将考古遗址公园作为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发源地,提高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带动周边地区文化及经济发展,逐步形成集遗址保护、旅游、休闲、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平粮台历史文化新区。同时将平粮台古城考古遗址公园融入平粮台·太昊之都的建设体系当中,使其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推进人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有序、科学、高效的管理目标,保证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髙。

  在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前提下,淮阳通过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方式,将文物所蕴藏的内涵和意义传承并发展起来。2019年,淮阳全区各景区(点)接待海内外游客人数1252.7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旅游综合收入58.67亿元,同比增长3%。旅游经济在当地国民经济收入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越来越深入。与此同时,淮阳积极融入河南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大盘子,保护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文物工作的实际坚持推动文物保护、湿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延续淮阳历史文化名城文脉;利用每年的非遗展演活动和羲皇故都朝祖会,让八方游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深度建设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提升淮阳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在加强文物科学保护和安全防范的前提下,发挥好平粮台遗址展示利用和太昊陵伏羲祭祖传统文化活动的带动整合作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带动就业,增加群众收入,让文化遗产更好服务社会、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