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而兴藏,博古而知今”。流传于世的文物与艺术品承载着历史,传承着古老的文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几处收藏品市场或古玩城,多是人来人往,尤其是周末,一片熙熙攘攘的景象。在这些普通的杭州人心里,逛逛古玩城,把收藏当做一种阅读,一种财富,一种幸福。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也就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收藏在这里,成为一种生活时尚,一种社会潮流。

  民间收藏,不外乎把玩鉴赏、修身养性、保值增值、传承文化等,而投资收藏占了很大部分,不少人就是冲着增值而去的。他们看着拍卖市场上的艺术品迭创新高,一些人靠着发现一件艺术品而一夜暴富,也期待自己“慧眼识宝”,来一次财富陡增的“游戏刺激”。也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了牟取暴利,一批又一批的仿制品、工艺品冒出江湖,伪作品赝品层出不穷。这些“藏品”就需要民间收藏者、投资者擦亮眼睛,细心辨别。

  民间收藏,到底有哪些独特之处?究竟有无“一夜暴富”的可能?近日,恰逢第十一届文交会在杭举行,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走访,得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民间收藏乐趣多,而投资贵在理性。

  收藏走近百姓 一些“偏门冷门”获关注

  古玩收藏者,可简单分为两类,一类主要为了保值和盈利,另一类纯粹是爱好。“我就属于后者,凡是收藏得来的东西从不转卖给别人。我是个画家,主要利用这些藏品做一些研究,为作画提供灵感。”花鸟画家阮振亚收藏的第一件藏品是一块老红木的缠线板,做工精细,双面雕,两面各一只蝙蝠,中间两枚连环铜钱,寓意福在眼前,“这是外婆传给母亲,后来给了我姐,她见我特别喜欢,就给我收藏了。”

  渐渐地,他在杭州以及外地的收藏品市场买了一些古玩,主要选择对他绘画有帮助的,如青花瓷器包括一些瓷片,这些瓷器的造型,尤其上面的图案、纹饰对中国画的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特别一些民窑产品,窑工的绘画无拘无束,自然率真,与写意画有特别相通之处。“我想,清初画家八大山人常画瞪着白眼的小鸟,一定受到青花瓷画的影响。”

  阮振亚还注重收藏一些汉晋时期的古砖,从30多年前十多元一块,到现在数百元一块。把古砖上面的文字或纹饰拓在宣纸上,然后在上面画上兰花、水仙或者梅花,既赏心悦目,又古朴典雅。前不久,他路过中山路御街段,在一家店里购得一枚汉代“长生无极”瓦当,虽有残缺,然此瓦字口深,拓来必定清晰,正适宜配画配字。

  和阮振亚不太一样,民间藏家姚佳从十多岁就开始玩收藏了,而且喜欢收藏一些冷门藏品。“小时候收雨花石、收邮票,后来才慢慢地喜欢上了青铜器。”由最初各类兵器开始收藏,他慢慢地发现一个被中原地区归为“百越”之列的古国——古骆越国,在青铜兵器制造上有着不下于中原和吴越的高超技艺。但在当时,古骆越文化鲜少有人关注,“我就找一个比较冷门的,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去收藏。”

  在姚佳的众多收藏里,有的是在越南等地工作时买到的,有的是从全国各地的古玩市场购买回来的,更有不惜重金从世界各地的藏家手中收来的。他常常会为了一把剑而睡不着觉,把没有收藏到的兵器图片保存在手机里“日思夜想”。一把湖南怀化出的“几何纹青铜剑”,就是姚佳多次跑到湖南古玩市场收到的,而花重金从香港藏家手中购得的“弓形格青铜剑”,姚佳追去香港三次。他关注一把剑五年甚至十年,其间剑经过多次转手,价格已经被炒高了,在购买时他甚至需要向朋友借钱。跟藏家的反复多次的交流沟通,也是家常便饭。

  其实在最初,姚佳的亲戚朋友并不看好他的收藏,他们也曾问他: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么艰苦?慢慢地,他的收藏逐渐多起来,“他们会主动告诉我,哪里又出了一把骆越的剑,让我赶紧过去看看。”

  除了骆越青铜器之外,姚佳还收藏了一些从唐代一直到清代的磁州窑瓷器以及汉代、魏晋的古砖。

  专家比较看好姚佳的收藏观。诚然,对于经济实力一般、鉴别手段并不高超的普通收藏者而言,最好专注于某一类藏品的收藏,选择一些偏门、冷门的小品类,做精求全,不失为明智之选。

  民间收藏热 离不开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瓷器创天价,油画受追捧,热钱砸向艺术品,元代青花瓷《鬼谷子下山图罐》在伦敦佳士得拍出价值2.3亿人民币的高价,潘天寿《鹰石山花图》在嘉德春拍上拍出1171.5万元……2005年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群雄逐鹿,拍卖纪录被不断刷新。

  这一年,同样是古玩收藏市场最“火”的时候。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古玩艺术品收藏成了现代人的刚性需求,因此我们的古玩艺术品市场就‘火’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收藏行业的兴旺。直到2005年,杭州与全国一样进入了古玩市场‘井喷’的时代,达到一个阶段性的顶峰。”中华文化促进会古玩城联盟主席、杭州吴山古玩城总经理胡成敏说。

  据他介绍,2010 年至2011年,全国古玩市场迎来了第二个高峰,这对于杭州艺术收藏市场整体来说影响并不大。“当时,像‘二百大’(杭州收藏品市场)、岳王艺术城(现为杭州古玩城)、吴山古玩城等共有近十家古玩市场经过激烈角逐,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至今未变,从而奠定了杭州今天收藏古玩市场的整体格局。”

  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压力,古玩艺术品市场近几年过分商业化炒作等因素,自2012年起开始出现走低,“太多的市场竞争导致许多古玩市场倒的倒,转型的转型,生存的也冷冷清清,到现在仍然没有‘走’出来。”胡成敏表示,这样的结果也让不少藏家和市场经营者忧心忡忡。

  在杭州,祖孙三代都热爱收藏的也不少见,在吴山古玩城开店的周顺强家族便是其中之一。其祖父创办的“周柏庆木器号”,是浙江最早注册登记的古玩店之一,主要从事木器生意。由于兴趣爱好,家族在多年的经商过程中积累了不少收藏。周顺强做过20余年的外贸服装生意,受家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他爱上这些与古玩收藏有关的知识,他喜欢和祖父、父亲一起研究各类瓷器、家具历史。从红木家具到瓷器茶盏,他的收藏范围很广泛。“学无止境,收藏需要靠不断的交流学习才能提升。”

  南宋行都杭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是一个典型的山水文化名城。浙派书画,尤其是近现代及当代“新浙派”书画,历来受到藏家追捧。

  对于杭州的民间收藏,胡成敏表示,“老百姓的收藏相对较广泛。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作支撑,杭州民间古玩收藏市场规模虽不大,但与全国各地市场相比来说更加稳定。杭州是浙江的省会城市,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这也和杭州是美术重镇有关,像近现代书画、瓷器、玉石、文房印章、珠串等,老百姓都非常喜欢。杭州又是民营之都,人们的购买力相对较强。我们的民营经济有文化底蕴作支撑,许多民营企业还开办自己的博物馆、艺术馆。 ”

  对于传统古玩市场,胡成敏对它的未来前景表示看好,这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杭州古玩市场的发展前景存在着较大转机,主要是有文化底蕴,加之经济基础好。但对古玩艺术品市场经营者而言,必须与时俱进,加强网上经营力度,线上线下结合是方向。“任何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从2012年开始回调至今已经整整7年了,目前已经是艺术品市场的最低迷时段,慢慢回暖指日可待。”

  民间收藏 摆正心态的同时多实践学习

  年末将至,“双11”“黑色星期五”“双12”等一个个购物狂欢季接踵而至。在艺术文化领域,各大拍卖行的年度秋拍也先后开启。与艺术品“官价”频频破纪录相呼应,国内民间收藏的财富神话层出不穷。像是多年用于养花的瓷盆,经鉴定为价值数百万元的元青花;10元钱买来的邻家养鸡陶罐,竟是全国仅存3件的酱彩剔花盖罐……也正是这样的个例,吸引着许多民间藏家不断涌入收藏队伍,从红极一时的紫砂壶收藏热到红木市场受人追捧,从经久不衰的书画收藏到新兴市场的邮币投资,众多的艺术收藏市场吸引着民间收藏家的目光。

  其实,在民间收藏之中赝品和价值低的藏品占据多数。即便这样,仍不能浇灭人们对艺术品收藏的热情。在收藏过程中真正淘到真品的,寥寥无几;一些人耗资数万、数十万,却看走眼了,得到的却是赝品。许多民间藏家并非对艺术品着迷和喜爱而进行投资,而是带有投机心理异想天开,梦想捡到大漏。

  相关业内专家指出,有许多藏友单凭一本“古董书”,对购买的古玩收藏进行“自我鉴定”,但凡书中提到的经典特征窍门,如表面光泽、气泡、老化迹象等一经对号入座,就认定为真,这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同时,由于近几年古玩市场“井喷”时造成了大量的艺术品造假,越是畅销的东西越是造假得厉害,因此在当时产生了一个虚假繁荣的“泡沫”现象,许多消费者、古玩爱好者花了大价钱却买到了假东西,其文物价值、艺术品价值、经济价值较低,甚至不及鉴定、交通、住宿费用。盲目跟风投资收藏品,更让许多“门外汉”受骗上当、亏损严重。

  专家指出,民间收藏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此外,理论和经验都非常重要,吸纳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民间收藏,主要靠实战经验,多学习多看真东西,多上手一些真品,从标本、残片等局部特征来分析其历史文化背景、工艺特点。所谓的知识就是经验,必须从实践当中得来。每个人的理解程度不同,还需要依靠自己的时代和阅历才能理解。应多学习,多看书,多去博物馆,多历练。同时,专家建议藏友应理性客观对待自己的藏品,放平心态,更不可盲目跟风、追求“一夜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