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真的太难了。发个朋友圈也要思前想后,文案怎么写,图片怎么配,都要费一番功夫。也因此,最近,网上流行起了“朋友圈文案售卖”。3元买模板,60元私人订制,代写朋友圈成了生意。

  表白、祝福、微商广告等朋友圈配文都可以帮忙写,还有所谓的“朋友圈配文砖(专)家”的人在线授课、布置作业,指导你发布出彩的朋友圈。

  看到这则新闻,不得不感慨一句,当代人的表演型人格,在朋友圈发挥得淋漓尽致。开心时,朋友圈文案是各种语气词与标点符号堆砌下的诗与远方,元气满满;难过时,朋友圈文案则是悲伤逆流成河,45度角仰望天空的疼痛文学;黄金周度假,朋友圈文案则是大型出游炫耀现场……以伪装武装自己的朋友圈,成为彼此的心照不宣。

  当传播学者戈夫曼遇上互联网,都要折服于当代人的“戏精”本质。自我呈现升级为社交媒体中的自我表演,虚拟社交进化为虚假社交。于是乎,朋友圈成为表演的橱窗,大家都在对着窗外的人们,陈列着自己精心烹制的鸡汤文案。百般修饰后的配图,吸引着他人片刻的驻足和点赞。

  即便自己把日子过得一地鸡毛,也要在朋友圈里呈现出岁月静好。谁还没有个偶像包袱,在朋友圈也放不下来?谁还没个人设,需要在朋友圈保持一下?就像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借导演罗杰·瓦迪姆之口戳破的此类朋友圈表演实质:“比起那些贫瘠的现实,我更爱华丽的虚伪。”

  以往是绞尽脑汁摘抄书籍语录,如今连发朋友圈都要去找人代写。朋友圈表演迭代到现在,反映出一些人缺乏将所思所想朴素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又不甘心在朋友圈里泯然众人,所以唯有求助于套路,伪装树立文艺少女、斜杠青年、普通中产的形象。这可能不仅是为了维护面子,向他人宣告我过得很好,秀一波优越感,也是一种自我安慰,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度,获得群体的认同感。

  可悲的是,构建的人设难保不崩塌,套路玩得深,谁把谁当真?过度表演将现代人引入了怪圈,依赖于他人的认可,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如此,注定要过上线下线上的双面人生。在虚假的众人环绕中,大家正在一点点丧失掉社交分享的真正乐趣。在自相矛盾、自我压抑中,人们难免一点点地迷失本性。毕竟,朋友圈所营造的那个完美的自己,并不代表着现实的真我。

  因此,是时候撕掉那张虚假的面具,回归现实,回归自我,大肆地哭、放肆地骂,活得真实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