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记者方婧)10月21日,《中国档案珍品展》在北京市档案馆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0余家档案馆的200余件“镇馆之宝”首次亮相北京。

  据了解,本次展览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贵档案,或记载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印证某一历史史实,或记录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轶事,从不同层面折射出从唐代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跨越千年时空、展现皇家珍藏、揭示旷世之谜、印证历史结论的特点。

  有关雍正继位的问题,一直是清史研究中的谜案之一。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遗诏的复制件,还用电子档案的形式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遗诏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在一幅长1.5米、宽0.8米的卷轴式黄色宣纸上。遗诏中汉字有1700余字,内容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康熙在位60年的丰功伟绩,据考证,这部分内容是在康熙56年时就已经书写好的,第二部分是遗诏的核心,宣告了皇位的继承人。

  专家表示,这份《康熙传位遗诏》可以证明,雍正暗中加笔篡改遗诏只不过是民间传闻而已,雍正继位是合法的。因为这份遗诏写在一张明黄色的宣纸上,而且是用满汉蒙三种文字书写的,根本不存在“传位十四子”或“传位于四子”这样的字眼,即便是有人改了汉文,也无法改满文和蒙文。

  此外,记者注意到,本次展览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件唐代档案。它也是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质公文档案,形成于唐开元二年,距今足有1300年,1900年发现于敦煌石窟藏经洞。专家表示,与已发现的敦煌文物资料相比,该文献不十分完整,其主要内容有对寇贼骚扰进行剿捕的申状,其上有职官司马的签字、各寺庙法师的名单、对死亡之人进行勘查等方面,反映了1300年前中国封建社会的治安、宗教等情况。

  据悉,本次展览首次增补了第四批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8件(组)档案,分别是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四部医典》、贵州布依族古文字档案、盛京内务府册档、五当召蒙古文历史档案、四川自贡岩口簿档案文献、《尺度经·智者意悦》、卡瓦山佤族酋长印谱等。

  为满足广大社会公众的参观需求,北京市档案馆将于10月26日起实行每周六对外开放参观制度,开闭馆时间为10:00—17:00。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入馆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