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节目经历了快速发展和模式迭代,从竞技类真人秀到慢综艺、从网络选秀到情感观察类综艺,虽然其中出现过同质化甚至抄袭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以《国宝档案》《经典咏流传》《上新了·故宫》等为代表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它们从历史故事中汲取营养、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传承推广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凭借着优质的内容、细腻的情感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

  这些带有文博基因的综艺节目在发展中一直寻求创新突破,从最初的文物推介人讲述到明星现场演绎历史故事、拍摄视频短片,再到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探索文物的文创化路径……而在当前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激发观众文博知识兴趣之外对文化景区的带动、助推作用也渐渐凸显,形成了“文博节目+旅游推广”的创新思路。

  让观众成为游客:文博节目带动文旅出行

  今年暑期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文博探索体验节目《光阴的故事》特别篇《我爱博物馆》,就是文博类综艺节目创新的一次探索实践。

  “这档节目的定位是文博探索体验,重点在于通过探访博物馆推荐人和记录人,讲好藏品故事,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把历史的智慧告诉大家。”《我爱博物馆》栏目制片人张琪说。

  该节目没有停留于一家博物馆,而是迈开脚步走出去,每期向观众推介不同的博物馆。随着场地转换,观众观看节目的过程也好似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之旅,尤其是探访那些特色鲜明的小型或民间博物馆时……从青岛贝壳博物馆、济南胶济铁路博物馆到淄博的中国课本博物馆、青岛电影博物馆,这些小众博物馆通过电视屏幕走进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视野。

  节目播出后,陆续有中小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与栏目组联系,希望跟随栏目组“打卡”博物馆。其中,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在全校范围内组织“观千器而博学 踏百馆而广识”主题活动,探访了节目中报道的博物馆。此外,栏目组还收到了观众提供的其他特色博物馆线索。

  据了解,首期节目播出当天,青岛贝壳博物馆馆长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同行的好评。中国课本博物馆馆长刘育则表示:“我们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才、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困境。《我爱博物馆》节目拍摄视角独特、方法新颖,对博物馆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作用。”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殷昭玖认为,博物馆是历史的活化石,这档节目通过博物馆钩沉出历史,将历史与当下勾连起来,通过直观的形象让观众切实感受历史,既有趣味性,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文博节目带动、助推文化景区品牌推广

  国庆期间,北京电视台、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和大业创智联合出品的文化体验类节目《遇见天坛》更新至第7期,这是继《上新了·故宫》之后又一部由历史文化景区与电视台联合制作的文化推广节目。据了解,天坛对节目组首次开放的区域包括祈年殿殿内、皇穹宇殿内、文物库、斋宫寝宫、神乐署、显佑殿、南宰牲亭等。

  不同于《上新了·故宫》的“游览+讲解”模式,《遇见天坛》邀请了冯绍峰、苗苗、黄明昊三位常驻嘉宾及多位飞行嘉宾,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天坛各部门的日常工作,完成相关体验任务。通过职业体验的方式带领观众近距离接触天坛的古建筑、古乐器、古文物,感受天坛的建筑文化、生态文化、祭祀礼仪、乐舞文化等。

  职业体验是真人秀节目中很受观众欢迎的一种形式,此前的《亲爱的客栈》《中餐厅》《青春旅社》等都采取了由明星出任社会服务角色的节目设定,收获了较好的口碑和关注度。而《遇见天坛》中“实习生”职业在此前的真人秀中并未出现过,对观众而言有一定的新鲜感。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所介绍的工作内容相似,节目展示了观众平时不易接触的、颇具神秘色彩的历史文化工作者的日常一面。此外,节目嘉宾还演绎了老物件背后涉及的历史故事,全方位、故事化展现了古文物、古建筑的前世今生。

  与已成为当代年轻人心中“国潮”代名词的故宫相比,天坛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年轻游客群中的认知度尚未达到同等水平,这也是北京市委宣传部最初推动节目播出的动因之一。如今,该节目已播出一个多月,临近收官,节目中的相关内容也进入了微博热搜榜,获得了众多年轻网友的好评和持续关注。

  “近期涌现出的这一批文博类节目,具有很强的原创性,严肃不失活泼、教育不失娱乐,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工作者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表现。”殷昭玖说,“它们以点带面,通过一件件陈列物品引出背后广博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科普性,既能让观众认识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够增强观众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实习记者 李雨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