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青年人才崛起 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引擎

2019-04-20 11:28: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记者王子衿)犯罪片《心迷宫》获第八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奖,青春类型网剧《最好的我们》斩获20亿+播放量,网剧《白夜追凶》凭借超高的热度和成熟的剧情成为2017年评分最高的中国国产剧……近年来,一批内容、制作、表达都有不错表现的影视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满足了观众分层化观影需求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口碑和票房。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怀揣梦想与艺术追求的青年影视人才。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北影节)期间,青年电影人的成长引人瞩目。“注目未来”单元,12部影片入围展映,作品均为导演的处女作或第二部剧情长片;在电影市场项目创投单元,《一只叫薛定谔的猫》等优秀项目将于电影产业链要素进行充分对接,最终孵化出具有市场潜力的优秀作品;4月18日,魅力中国“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发布,为青年电影人才提供了国际化展示与交流的平台。青年电影人的力量,正被世界看到。
  青年电影人是行业助推器
  一国之希望,在于青年。对于中国电影行业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
  在北影节魅力中国“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发布会上,华谊兄弟副董事长、CEO表示,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与青年人密不可分,而在电影行业,青年电影人则有着“推动器”一般的力量,为行业带来活力和新鲜的想法。在王中磊看来,“青年”这个概念在电影行业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称呼,青年人不仅是电影行业观影的参与者、创作的参与者,更为行业带来了活力和新鲜的想法。
  电影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内容平台等的出现不仅丰富了行业的生态,也为青年电影人的崛起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万达影视菁英+电影人计划负责人唐秋用“最好的时代,也是浮躁的时代”来描述当前青年电影人所处的大环境。
  在唐秋看来,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容升级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为青年导演带来了无限空间和潜力,此外,一系列创投活动、培养计划等也为青年电影人带来了很大机遇。但与此同时,观众观影越来越成熟、可选择作品越来越多也势必给青年导演带来诸多挑战,唯有品质好的作品才能在电影口碑、市场回报等方面交出满意的答卷。
  “韧性”与“坚持”成共同特质
  对于需要团队合作完成一部影片拍摄工作的青年电影人而言,仅靠“一腔热血”显然远远不够。从最初的剧本写作、策划,到后期的拍摄、宣发等,一部电影想要走向大银幕并被观众认可显然道阻且长。
  青年导演顾晓刚的作品《春江水暖》曾在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市场项目创投路演中从722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并凭借独特的题材和类型优势获得“特别大奖”。此外,该片还被授予了“国际推广奖”和“后期开发大奖”。
  这样一部既富有中国文化内涵与乡愁观照,又体现出了娴熟技巧的影片,在很长一段时间却几乎要因为资金问题面临停滞状态。顾晓刚告诉记者,该电影在拍摄之初主要靠朋友“众筹”资金的方式进行,但后来就陷入了缺钱的窘境。直到得到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资金扶持及相关人员的帮助,电影才得以继续拍摄并保质保量完成,而这也是该电影拍摄周期长达两年的原因。
图为北影节期间青年导演分享创作体会  央广网记者王子衿摄
  尽管在融资、制作等多方面都面临挑战,在今年北影节期间,央广网记者注意到,“韧性”与“坚持”是青年电影人身上共同的特质。
  青年导演宝音格西格的作品《哈日夫》曾入围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20强,为了这部电影,宝音格西格准备了9年,从电影的主角之一——一匹黑马降生起,就开始亲自驯马并为电影拍摄做准备;青年导演梁鸣的作品《日光之下》曾获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优秀创投项目”称号,以家乡伊春为背景描写了导演自己的一段“乡愁”。而这部电影,从筹备到杀青,一共历时六年。……
  “只要你下定决心去拍,一切都不会是阻碍”,梁鸣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从演员到场地再到天气,电影在拍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对于青年导演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面对困难时能相信自己的直觉并随机应变,“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信心,坚持自己的选择”。
  前期积累优质内容是成功关键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业界对青年导演目前面临的问题都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执导了《女导演》《柔情史》的青年导演杨明明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影视行业相对“朝九晚五”而言不是一个常规的工作,也相对没有稳定的收入,但只要在入行之初想清楚需要付出的代价并能接受所带来的后果,保持对艺术和行业的热爱,那么其他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在杨明明看来,任何青年影视人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都没有捷径可言,唯一的办法就是潜心“修炼内功”,写出优秀的剧本,或拍出精良的剧集。“当你手握一个有质量的剧本的时候,我觉得资金一定不是问题。”
  自编自导了《路过未来》的李睿珺认为,如何在没有前期作品的条件下获得投资和让更多观众看到自己作品是当前青年电影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对此,李睿珺建议,对于前期作品积累相对缺乏的青年电影人而言,先打磨好一个精良的剧本至关重要。此外,通过手机、相机等设备拍摄段落,为自己积累经验也是热爱电影事业的青年人才获取成功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也根据该校的实践经验建议,在资金、经验等相对缺乏的情况下,青年电影从业人员可以先集中力量和资源拍优质的短片,为自己后续的创作积累经验。同时,曲士飞也建议,青年剧作者在保留年轻人“勇气”的同时,也可以在发掘题材的过程中,优先选择自己熟悉的事情和题材,“这样相对熟悉的内容会更容易让年轻人保留自信”。
  在业界看来,对于前期积累和经验相对缺乏的青年电影人而言,优质的内容仍然是最佳的“通行证”。坚持对艺术与电影事业的热爱,充分利用自身熟悉的题材,以及日渐发展的多种创作设备,“厚积薄发”才是青年电影人崛起的必备技巧,而一部部青年人才带来的优质影视作品也证明了这一建议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当前影视拍摄设备已经下沉到了非常便宜的程度,未来是一个影像发明的时代,业态循环一定会越来越好。”杨超说。
编辑: 方永磊

青年人才崛起 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一批内容、制作、表达都有不错表现的影视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满足了观众分层华观影需求的同时,也收获了较好的口碑和票房。这些成就的背后,离不开怀揣梦想与艺术追求的青年影视人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