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显成果 上海高校3年培训千余人

2018-06-06 08:55:00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显成果上海高校3年培训千余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现场 应妮 摄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应妮)陶瓷结合藤编的餐具、新颖的竹艺制品、巧夺天工的玉石雕刻……5日晚在恭王府博物馆开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计划(以下称“研培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为观众展示了新一代非遗传承人群的飞扬创意。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是参与“研培计划”的非遗传承人群的普遍认识。

  2015年起,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同启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该项计划以传统工艺为重点,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为非遗保护提供大学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培训计划优秀成果(上海高校专题)展现场 应妮 摄

  在3年的实施过程中,传承人群的文化自信和传承实践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进一步加强。高校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完善。一些高校还参与到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等工作中来,为促进精准扶贫、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共有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8所院校入选研培计划,数量位列全国第一。院校累计承接研培任务39期,其中培训15期、研修22期、研习2期,培训学员千余名,生源覆盖全国各地,项目涵盖竹艺、版画、建筑彩绘、竹刻、锡雕、玉石雕刻、金属锻制、掐丝唐卡、藏香制作、木雕、青瓷烧制、织绣创新、皮影戏、木偶戏等各门类。

  白族的杨同昆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17年第四期培训班”学员,他坦言“经过这次学习开拓了眼界,从以前‘闭门造车’状态中走出来,提升了对民间传统工艺的认识。”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7年第五期传统琉璃与陶瓷制作技艺研修班”学员陈坤认为,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现有的日用陶瓷设计体系有些刻板跟不上时代了,应该用更贴近这个时代的设计方式和设计语言来对之前的设计做总结,对之后的设计提出要求。用现代的产品去传播悠久的民族文化,用更接地气的民族文化产品去引领时代的设计潮流。“传承不仅要继承,更重要是发展和创新。”

  本次展览以上海市7所研培计划参与高校(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为对象,集中展现2015年以来上海市研培计划的实施历程、教学经验和取得成果。恭王府为此开放了4大展区用于展览展示,除主展馆7所高校的综合展示外,还有同济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大学三个分展馆,共计展出172套(586小件)展品。(完)

编辑: 晓凡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显成果 上海高校3年培训千余人

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显成果 上海高校3年培训千余人,截至2017年底,上海市共有上海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8所院校入选研培计划,数量位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