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让诵读艺术扎根于广大民众

2018-06-23 10:07:00来源:中国文化报

  让诵读艺术扎根于广大民众

  项建新

  诵读艺术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文学特别是诗歌,是先有声音后有文字的,众所周知,诗歌最早的形式就是劳动号子,那么,声音与文字无疑是天然的一对。如何让文字和声音能够互相促进,如何对古老的吟诵艺术进行传承和弘扬,既要追本溯源,厘清根源,又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对未来进行积极的引领。

  在全民阅读已然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构建“现代诵读艺术”的理论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意义、时代意义、政治意义。诵读作为一种有声阅读方式,是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全民阅读的有力实践者和推动者,更是国家文化生态体系的修复者、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者、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书香中国的建设者。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诵读艺术”呼之欲出!

  有声语言艺术概念梳理迫在眉睫

  “现代诵读艺术”要得以构建和发展,朗读、朗诵、诵读这三个概念是急需梳理清楚的。

  “朗诵”属于有声语言艺术的范畴,是影视表演、播音主持专业中的课程,是有效、生动地提升基本功的训练方式。目前,很多朗诵初学者,甚至从事数十年的资深朗诵者,在进行朗诵艺术创作时,常会有拿腔拿调、不像正常人说话的表达现象,此种“朗诵”倾向是最为文学艺术界诟病的,也是被真正的朗诵艺术家所反对的。

  “诵读”是现代诵读艺术的简称。它可以展示所有文本类型的有声语言艺术表达需求,坚持以文为本、走心至上,把文本用声音的方式有技巧、艺术、走心地表达出来,重在还原作品的意境。诵读既可高声诵读,亦可用中等音量诵读,也可轻声细语、娓娓道来。因此,诵读艺术包括朗诵艺术。诵读艺术要加强对作者、作品的关切、研究,在服务于文本的基础上再展开有声语言艺术的二度创作,要把基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原理沿用于诵读艺术的创作,坚持“真实、真诚、真情、真声”的四真原则,摒弃“虚情假意、拿腔拿调、动作随意、脱离生活”的浮躁之风,以“适合文本需要、符合生活原理、坚持科学发声、致力打动人心”的有声语言样式来真正推动和丰富“现代诵读艺术”!

  “现代诵读艺术”之易之难

  诵读的入门门槛很低,但是,要高度掌握这门艺术又有极高的难度。要推动“现代诵读艺术”,不可避免地要对从事“朗诵”数十年的朗诵艺术家、爱好者存在的根深蒂固又有明显局限性的认知进行科学的引领。

  诵读之“易”,即指诵读的入门门槛很低,凡识字者,甚至会说话者即能诵读,勿论知识渊博程度,也勿论何种口音,只要走心,即可动人成诵。通常,人们会认为诵读须普通话标准为先决条件。但众所周知,1910年左右才有“国语”,1956年方有“普通话”,自古以来的文学作品,并不是都在普通话的语境下创作出来的,很多古代诗文甚至用普通话根本读不出古体诗词应有的平仄等基本规律。因此,普通话标准与否不应成为诵读的先决条件。说诵读之“易”也就很容易理解。

  诵读之“难”,是指诵读艺术的顶峰只有更高没有最高,诵读艺术亦符合艺无止境之原理。诵读确实可以理解为是有声语言艺术中最容易的门类,但也不能忽视诵读是有声语言艺术中最难掌握的门类,大家通常会认同唱歌比诵读难,唱戏比唱歌难,而更多的戏剧大师都认可唱戏中的“念白”是戏剧中的难中之难,而“念白”就属于诵读艺术的范畴。诵读之“难”可见一斑。

  时代契机和技术落后促进“朗诵艺术”

  在当代,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文学界涌现出了大量的主旋律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主义的拥护、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对领袖的热爱等,也有对敌对势力的有力痛击、对丑恶现象的无情揭露等,这些主题都很适合用朗诵的形式来表达文本中或激昂或激愤的情绪。而反映风花雪月、小我情感的作品,在当时的环境下基本没有公开发表和表现的主流舞台。

  当代朗诵艺术的发展还有一个难言之隐,就是技术的局限性。今天我们的诵读者随便拥有的一支麦克风,都可以媲美当年的专业电台和电视台、舞台上使用的麦克风;而当年舞台声音技术与当下的舞台声音的先进技术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站在舞台上说话,若不大声,靠后排的观众根本无法听清楚演员的声音,可见舞台声音技术之落后。无奈之下,迫使当时的艺术家用背离生活原理的腔调进行表达,这种无奈之举被舞台艺术特别是话剧艺术、朗诵艺术的某些继承者们理解为艺术的特征而被不求甚解地继承了下来,不明就里的观众们也误以为这就是这类声音艺术的应有面貌。后来的受众和从业者,甚至也无意识理解为大声地表达就是朗诵艺术、话剧艺术的艺术特点。此种理解和习惯甚至延伸到了最初的影视译制片的配音工作中,这就是我们至今还能听到某些严重脱离生活原理的“配音”的缘故。

  值得一提的是,朗诵作为影视表演、播音主持专业台词课的一部分,是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情感驾驭训练的有效形式。因为,文本有具体的内容,可以让基本功训练增加趣味性,有效性。说到底,朗诵是培养影视表演艺术家、播音主持艺术家的有效方式和手段。由于朗诵要求朗诵者不能看着作品进行表演,除运用声音技巧之外,还要借助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来帮助表达作品感情,以引起听众共鸣的效果。因为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朗诵注定了是一门小众的有声语言艺术。

  诵读艺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能让更多人的内心得到慰藉,作为一种轻型的高雅休闲方式,诵读焕发出了时代的使命,诵读可以有效地传播正能量、提高大家的文化素养,同时对全民阅读的促进、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现代诵读艺术”正在主动地承担起时代使命,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诵读艺术在社会正能量引导方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四海归心的社会现状,让诵读艺术扎根于广大民众,努力推进全民诵读,积极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和全民阅读国家战略的实现作出贡献!

编辑: 方婧

让诵读艺术扎根于广大民众

在全民阅读已然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构建“现代诵读艺术”的理论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文化意义、时代意义、政治意义。“朗诵”属于有声语言艺术的范畴,是影视表演、播音主持专业中的课程,是有效、生动地提升基本功的训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