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大运河是蜿蜒流长、历经沧桑、古朴怡人的,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运河必将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融入新时代的城市生活。”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李丽华说。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跨度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人工运河,堪称“活着的文化遗产走廊”。千百年来,运河两岸的民众和广袤的土地得以滋养,一座座城镇也因之崛起、繁荣。

  谈及大运河,人们往往先想到杭州、扬州等江南古城。然而,大运河流经的城市中,流经里程最长的城市却是河北沧州,全长215公里。生于斯、长于斯的李丽华说,大运河堪称是沧州人民的母亲河,“在大运河的滋养下,沧州诞生了独具魅力的武术和杂技文化,孕育了武风泱泱、豪情万丈的燕赵儿女”。

  虽然沧州和众多大运河沿线城市一样,旧时热闹云集的帆影难以再现,但运河已内化成一种文化符号融入城市血脉。当下,如何通过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活化利用,让大运河重焕新生,是面临的新课题。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李丽华说,沧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按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精神要求,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编制出台系列规划,有效保证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沧州市还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包括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南川楼片区整体改造提升、河道清淤、堤顶路贯通、吴桥杂技文化小镇、青县红木文化小镇等项目,大运河两岸整体景观和建筑风貌都有了显著提升。

  多年来,李丽华立足自身工作,积极推动沧州市人大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发挥职能作用,重点围绕保护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遗产,正在制定《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并立足岗位职责,加大对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建设实施的监督力度。

  作为人大代表,她和同事们还持续加强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由点向面扩展,统筹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努力打造更具特色的“沧州运河”品牌。

  如今,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建设已经全面布局起势。谈到未来,李丽华建议说,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开发应该始终树立“一盘棋”思想,大运河沿线城市应携起手来,共同梳理大运河文化发展脉络,多层次、多维度、全方位探讨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开发,共同推动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