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座的曲艺剧场为扬州地方曲艺专门设计,可满足扬州特色剧种演出的需求。

  扬州,月亮之城,运河之都。

  在城市西区,文昌西路明月湖北岸,一座寓意“月·圆扬州”,展示扬州运河文化的地标性建筑——运河大剧院,已拔地而起,并将于4月18日试运营,7月1日正式运营。

  运河大剧院有哪些特色?设计风格蕴含着怎样的寓意?近日,记者来到大剧院现场探营。分别以春花、夏竹、秋叶、冬雪为设计基调的四大演出厅,令人震撼不已。

  运河之都,竖起文化新地标

  远眺运河大剧院,碧波粼粼的明月湖畔,大气磅礴的拱形之门,格外引人注目。

  “运河大剧院总投资18.78亿元,总建筑面积14.47万平方米。”扬州运河文化投资集团副总经理朱宏兵介绍,作为市政府历史上投资最大的文化项目,历时四年建设,运河大剧院已进入内部精装、设备调试等收尾阶段。

  “每一个细节,只有反复斟酌设计,才能打造出如同艺术品一般的地标建筑。”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所所长周峻介绍,运河大剧院依托明月湖周边地形地貌设计,与四周环境协调相融,以南北向的河道为中心,通过临湖的“拱桥”设计,彰显扬州文化的开放。

  水天一色,与附近环境浑然一体,是很多人对大剧院的感受。周峻说,这是因为在建设中,充分利用明月湖的轮廓,改造驳岸形成不同高度和形式的滨水空间,同时利用建筑立面上叠落的平台和坡道打造围绕河景的立体漫步系统,步移景异,别有雅趣,给人带来了平面的园林向空中转化的全新体验。

  “运营后,运河大剧院将与周边的双博馆、图书馆等实现景观协调、空间融合、功能共享。”朱宏兵说,未来,运河大剧院将为艺术家打造表演和交流平台,为公众提供一流的艺术欣赏和文化休闲体验,更为城市竖起一道新的文化地标。

  四个演出厅各具特色,各有功能定位

  远看大气磅礴,近观则让人心旷神怡。走进大剧院,剧场内崭新的观众座位整齐排列,舞台空间气势恢宏,后台化妆室、休息室也一应俱全。

  “大剧院有四个演出厅,各有各的设计特色,各有各的功能定位。”周峻介绍,综合歌剧厅、戏剧厅、曲艺剧场、多功能剧场,四大厅之间由寓意运河的曲线走廊相连接。

  “你看,是不是很像盛开的花瓣。”在综合歌剧厅,记者从上向下俯瞰,整个剧院宛如一朵红色的春花。周峻告诉记者,四个演出厅,分别以春花、夏竹、秋叶、冬雪为设计主题。

  “与其他大剧院不同,扬州运河大剧院多了一个曲艺剧场,这是为扬州曲艺量身定制的。”周峻说,扬州有评话、扬剧等文化艺术,曲艺剧院就是为地方曲艺专门设计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运河大剧院已经开始制订常态化演出计划,试运营后,一大批精彩的演出将和市民见面。

  大剧院北侧环境提升集疏运工程开工

  “4·18”前完工,周边将实现景观协调功能共享

  22日开始,运河大剧院北侧环境提升、集疏运工程正式开工。工程于“4·18”前完工,届时,运河大剧院将与周边的双博馆、图书馆等实现景观协调、空间融合、功能共享。

  22日下午,记者来到运河大剧院南侧的明月湖北岸,原先的玻璃栈道已经拆除,一辆拖拉机正在平整地面。连接明月湖和湖北赵家支沟的箱涵已经建成,它将继续保持明月湖、赵家支沟及沿山河的水系畅通。运河大剧院北侧的国展路、杨柳青路已经封闭施工,大型刨铣机械正在对沥青路面进行刨铣。

  施工方现场负责人介绍,工程基本范围包括南部亲水平台、剧院东西两侧和北广场。北广场至沿山河北侧高坡占地约27000平方米,剧院北门正对的杨柳青路南段,也按照迎宾道路设计改造,在地面铺装防滑大理石,路边已有绿化不作大的改造。运河大剧院南部亲水平台,将原有的玻璃栈道将改造为喷泉舞台。舞台北对运河大剧院两幢建筑中间,南对明月湖和明月湖大桥,与明月湖景色融为一体。 (记者姜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