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0日消息 《千里访古运》是一本纪实类的文化著作。作者对大运河沿途的考察调研,对人情风土的描写,再现了大运河的风貌。

作者撰写该书源于她初见国画长卷《京门九衢图》。该长卷对老北京历史文化的记载之详细,工程之浩大,深深感动了她。之后,她参与《古运回望图》的创作。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长卷是在费孝通、胡洁青(老舍先生夫人)、柴泽民等专家指导和支持下,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组织制作完成。

如果说《古运回望图》是用国画描绘古运河全貌,那《千里访古运》则是用笔来描述大运河的沧桑历史。

此处对《千里访古运》进行连载,以飨读者。本期继续跟随作者走进泰山庙会。

(《古运回望图》泰山段运河,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泰山庙,是坐落在微山县城南端的泰山村,庙南和西部被京杭大运河环绕着。

(《古运回望图》泰山庙采风图片,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泰山庙建于明朝,庙南北长达200多米,东西宽约220多米,占地共计4.5万平方米。庙宇是由前、中、后三殿两进院子、东西廊房及两个跨院组成。泰山庙的正门朝南,庙前有一个面积较大的广场,距运河仅50多米,一脉长水为宏伟的大殿平添了许多灵气。最前面的大殿是天王殿,正门的两侧有一对两米多高的石雕雄狮,两棵三十多米高的木旗杆矗立在庙门的两旁。另一根高约二十米、十八节的铁旗杆则在大门西侧直插云霄。山门上的巨幅石匾上刻有“泰山行宫”四个大字。天王殿三开间,长十多米,宽七米多,高十余米,殿房是砖木结构。天王殿的东西两侧,分别塑有四大金刚的神像,手持兵器,气势威严肃穆。

穿过天王殿,越过天井,第二排房舍便是大雄宝殿。宝殿的天井院里,放着一只直径一米多、高约1.4米的铁铸大香炉。炉内遍插蒲香,淡紫色的烟随风飘绕,烘出一片仙境之气。大殿门前的右侧,有一棵300多年的古槐树,硕大的伞盖,罩出一派祥和之气。树的直径一米多,两人方能合抱过来。宝殿三间,长十多米,宽13.5米,高15.5米,青砖砌墙,黄瓦覆顶,飞檐斗角,脊梁则是小瓦龙锩。房脊的正面,砌有八块方砖;背面则刻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殿的门口,上悬镶金边的大匾,上书“大雄宝殿”四个金字,殿里面则有沉香木刻成的圣母像。

(《古运回望图》微山县采风图片,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大雄宝殿的两侧建有东西廊房。穿过大殿,攀上十八级台阶,便可登上卧佛楼。卧佛楼三开间,长十多米,宽七米,高二十余米。卧佛楼顶西头的前侧,有一长宽各二米有余的龙王亭,亭内供着木雕龙神像一尊,别致的是,雕像无尾!

大雄宝殿两侧、东西廊房以外,各建有东西两座跨院。跨院从南到北与主殿齐平。东跨院,前排为五间客房;中排为五间禅房;后排则是三间小殿,都与卧佛楼齐平,殿内供有千手千眼佛。西跨院,前排为十八罗汉殿,中排为钟鼓楼,后排建跨房十间,用作库房和禅堂等。

泰山庙每年都要在农历四月十五那天举办庙会,会期为四天。

虽然庙会四月十五才开始,但从四月十日起,周围善男信女及商贾等人,便携带着铺盖、商品等什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泰山庙。各家旅馆均爆满,街面上更是人山人海!南起火神庙、北到华祖阁、西自运河西沿,东到小新河西岸,聚了很多人。十多里的运河里,渔民的船只你挨我、我靠你,整个河道不见水面。

(《古运回望图》创作研讨会,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泰山庙会的主要内容有三个:

一是香客敬佛;二是举办文化娱乐活动;三是物资交流。

香客敬佛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在庙内的大雄宝殿敬,二是在路边跪祭碧霞元君,三是元君出行。大约先是绕庙往西、北行,然后经过闸口过运河,再沿运河西一直走到北泰山庙,即驻足停辇,然后沿着运河堤东返回泰山庙内,整个行程不下十余里。

《古运回望图》编者介绍

(谷建华,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千里访古运》作者介绍

马王,名字源于父母姓氏,自幼生长于老北京皇城根下的女作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小说,刻意求新,细腻深挚,优雅醇美,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擅长纪实类题材。

(《古运回望图》,企业供图,央广网发)

《古运回望图》简介

该图以大运河鼎盛时期的明代中兴时期为历史背景,以反映大运河上下督运盛况为主线,以精心刻画沿线著名人文景观、民风民俗为描写对象。全卷长210米,宽0.83米,以中国画兼工带写的方法创作,浅绛小青绿,从北京皇城、通州八里桥、燃灯塔及张家湾码头开始,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至余杭结束。全卷以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市井、民风、民俗、建筑、商业、贸易、环境、风景名胜等多侧面描绘六百年前祖国大动脉的繁荣景象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百业兴旺、万国来朝的盛况。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为题材,着力刻画当时南北漕运的全过程,构筑典型场景及人间百态,突出当时的船文化、制造业、工商业、服饰特色及南北贸易,描绘运河两岸的壮丽风光。整个画面设25个段落,共涉及风景名胜100余处,南北贯通,起伏跌宕,风情各异,美景连珠。各类船只千余艘,官、宦、士、农、工、商、纤夫、船夫、搬运工,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类人物数万人。长卷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自然成趣、艺术精湛,堪称一件“一条运河贯穿南北,半壁河山尽收画卷”的长篇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