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运河,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推进了人类进步、繁荣与交流。

  2011年初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翰林大运河集团所属的北京市通州区骑游协会倡议发起“沿《古运回望图》骑游京杭大运河”活动,让人们加深了对京杭大运河文化及沿岸风土民情的了解,畅想着大运河的未来!此举得到了骑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来自9个城市的33名骑游者组成运河骑游队历经28个昼夜,胜利抵达杭州。继后,在各级领导、学者、专家、大师的大力支持下翰林大运河集团成功制作了《重游运河图》,为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助推“运河申遗”,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2011年的运河之旅已经永远地凝固为历史,骑游路线示意图上的六十六枚沿途印章、三十五座城市记录着京杭骑游之旅每一个难忘的时刻!今天让我们随着运河骑游队一起走进齐晋会盟之要津—夏津。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古运回望图》夏津段)

(骑游队从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出发)

  夏津隶属于山东省德州市,因齐晋会盟之要津而得名。因植棉著称全国,素有银夏津之美誉。先后荣获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面粉大县、中国椹果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

  夏津坚持“着眼周边、立足京津冀”的拓展战略,全方位、多角度推介田园休闲养生旅游,全力提升“椹果之乡、生态夏津”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制定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开发、生态文化、生态经济“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先后建设了颐寿园、杏邬园、香雪园等10个千亩景区,形成九龙湖、惠津湖、槐林、九龙口湿地等完整的生态保护体系,被环保部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古桑树群,目前遗存古桑树群面积6000余亩,百年以上的古桑树2万余株,树龄最高者达1200余年,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树龄最高、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目前山东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园内地貌变幻奇特,沙丘连绵起伏,伏跃跌宕,古树参天、生机盎然,是平原地区珍贵的原生态自然资源,有“北方落叶果树博物馆”之美誉。环保专家对古桑树森林考察后表示,古桑树群的存在,成就了这里的生态小环境,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高达2万个。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证书雕塑)

  夏津黄河故道地区的发展史是一部黄河文化传承的历史。夏津人民通过村落的集体活动祭祀与节庆,依照传统或经验形成共同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使得文化得以延续。桑文化代际传承将历史融入文化的记忆。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地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桑文化与 夏津民间艺术相融合,让桑文化渗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每一个角落,在当地居民看来,桑树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夏津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民歌。夏津民歌风格独特,歌词风趣幽默,旋律朴实自然,按其发展、演变可划分为传统民歌(旧民歌)、革命历史民歌、新民歌三部分,其中新民歌成就最为突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夏津新民歌,是在挖掘整理传统旧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语言通俗易懂,富有故事性,旋律朴实自然,节奏明快流畅,再加上演员风趣诙谱的表演,形成了夏津民歌浓郁的地方色表。

 

(夏津椹果采摘)

  夏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沉淀,逐步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风格。金丝面、珍珠琪、布袋鸡等名吃荟萃,活泼欢快的夏津小调、激昂高亢的马堤吹腔名扬冀鲁,新民歌、架鼓舞享誉全国。鲁北木板大鼓、夏津吹打乐、夏津四弦戏、夏津高跷等民间艺术形式也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荣膺文化部颁发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桂冠。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马堤吹腔剧团演出)

  马堤吹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在夏津县马堤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马堤村吹腔剧团现有演职人员40多人,现保存有清道光年间手抄本和上世纪三十年代、五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手抄剧本共计20余册。共保留剧目40余个,曲牌60余个。戏曲服装存有200余件,其中百年以上的4件。该村吹腔剧团规模较大,行当齐全,文武场配备得当,每年春节期间和农村礼俗活动中进行演出,能演出剧目20余个,演奏曲牌40余个。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多次代表夏津县参加省、市文艺汇演,并多次获奖。马堤吹腔戏2011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山东大鼓)

  山东大鼓,原名梨花大鼓,是我国北方大鼓中最早的一种,发源于清代中期鲁西北农村,夏津是山东大鼓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350年历史。清朝晚期,山东大鼓出现了女演员,开始步入城市曲坛。有“红妆柳敬廷”之称的黑妞、白妞(王小玉)、鹿巧玲(夏津人,民国时期被称为“鼓界皇后”,红极一时)、刘鹗等。山东大鼓是非常成熟的曲艺形式,以鲁西北一带口音为主。男腔顿挫有力,女腔舒展优美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夏津有句口头禅“听见山东大鼓响,一回不听闷断肠”。山东大鼓不仅直接促发了山东快书的形成,并对河南坠子、东路大鼓、西河大鼓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2011年夏津县的山东大鼓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张法寺村村东南侧大云寺)

  夏津境内的地名形成都有其历史渊源,各村名中不乏以历史名人、文物古迹和神话传说命名者。“张法寺”村,因村东南侧的“大云禅寺”而得名,明洪武年间莱州掖县人张福广夫妇来此,见大寺虽圯,气势恢弘,故皈依佛家,矢志募修,人们俗呼“张法师”故又以之称寺,在寺旁所建的村亦因之称“张法寺”。其老伴亦归佛清修,在大云寺南十二里处,建庵修行,人们俗称“张姑庵”,后在庵侧建村人亦称“张姑庵”。简称“张庵”(今属香赵镇)。五龙堂村,据传一母一胎生五条龙,俱乘风雨而去,后修“五龙堂”以纪念,于堂侧建村,名“五龙堂”。再如王太来庄,郑保屯、俱是以此地名人“王太来”、“郑保”之名而得村名的。以古迹命名的有王铺、刘铺、十五里铺,是以古代上官道的“铺递”(驿站)而得名。

 

(大运河畔的夏津)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山东德州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这是也为夏津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夏津提出打造“椹果之乡、生态夏津”,更多彰显出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开发、生态文化、生态经济“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骑游队抵达杭州运河广场)

  编者介绍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百米书法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八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新华通讯社授予其“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