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徐州篇鉴赏

徐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彭城县。南朝陈史地学家、黄门侍郎顾野王精辟论道:“彭城险固,由来非攻所能拢。且其地形都要,不特捍蔽南国,为必争之地,而自昔东南用兵,莫不由此以临诸夏矣。”此地是江淮流域与河海流域两大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元代京杭大运河形成之后,更成为南北水路交往的要冲。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以前徐州城中设有户部分司和工部分司,分别严密管理漕运中转和运河治修事务。之所以在此设此二司,概源于徐州附近大运河与黄河交汇,运道要走一段黄河,受黄河影响太大,必须加强河道治理和漕运管理力度。另一原因是这段运道中存在吕梁、百步这两处大洪。“洪”是江淮地区方言,石阻河流为洪。“滩石湍激,其中深仅容舟,司舟者谓之洪。”这吕梁洪、百步洪,巨石齿列,波流汹涌,湍浅险要,漕运、商贾不行。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徐州篇鉴赏

|名胜一  徐州黄楼

徐州城中更为著名的史迹是“黄楼”。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由苏东坡主持修建在东门墙上的两层楼,外壁涂抹黄土故名,取土实胜水之义而名。当年九月九日重阳节,苏东坡邀请30余名诗文大家至此庆贺落成,并赋诗唱和。他于前一年至此任太守,恰遇黄河决口,淹没45州县,大水将灌徐州城,他请驻军参加抗洪,指挥5000百姓疏浚下游河道,且亲自荷锸抬畚,结庐城上,抢筑长堤近千丈,逼水南流,又下令公私船只百余艘,以缆绳固定在水势凶猛之处,阻水冲城,终保徐州城。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二  沛县

在徐州郊区沛县还有大风歌碑刻两块:一块残缺且字迹磨蚀不清,年代久远,不知具体时代;另一块为元大德十年(1306年)摹刻,高2.35米,宽1.23米,篆刻纵四行,行五字,为模仿汉碑复制,上刻刘邦称帝十一年(前196年)时平定谋反淮南王黥布后在故乡庆宴上高诵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北宋出版的《太平寰宇记》中,就记载着在沛县城东南泗水西岸有沛宫(刘邦行宫)和歌风台,台上立石篆刻歌风辞,唱出了他声威遍布天下的豪情壮怀。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徐州篇鉴赏

|名胜三  彭城驿

有两位农夫正在岸边与一文士讨教一通石碑上的书法品位,碑上模模糊糊地刻着三个大字“彭城驿",驿碑一侧有四角亭,是驿官观察所用,亭后有驿舍,这是明代沿运河所设的水驿。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创作采风图片

|名胜四  云龙山与刘邦

徐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汉高祖刘邦兴王称帝之地,在前后两汉的400余年间,这里封王18人,封侯143人,史有“五里三侯”之谓。因而历史上遗留的文物古迹众多,著名的有徐州城南郊云龙山,长约三公里,连绵九节,恰似卧龙,故名“九节龙”。传说刘邦曾隐居此处,上有一带如龙云气,吕后望见,就到此找到刘邦。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徐州篇鉴赏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徐州趣事”

图为《京门九衢图》分段画卷

  谷建华个人简介: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2001年春,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为续接千年大运河历史文脉,传承5000年泱泱大国的厚重文化,董事长谷建华对历史文化挖掘和保护的责任感,以特有的文化大发展的战略眼光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发起了徒步大运河两岸实地考察,收集素材,开始了创作《古运回望图》的浩大文化工程。

   历时5年之久,于2005年末由董事长谷建华担任策划,众多知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完成了历史长卷《古运回望图》。

   全卷长210米,高0.83米,用中国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手法与现代水墨技法融为一体,完美地将漕运鼎盛时期京杭大运河的风貌跃然纸上,展现世人。

   《古运回望图》长卷是历史横切面的真实的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沿线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