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逸夫楼一层,一些往来的学生被一处古代漕船造型立体展板所吸引。这里正在举办一场名为“通往大都之路——大运河在北京的最后一公里”的展览,讲述了元代科学家郭守敬寻找水源、打通通惠河,使运河水连接通州和北京城的故事。

元代定都大都(位于今北京市区)后,为解决大运河运送到通州的物资进都不便的问题,郭守敬被任命主持贯通通州至大都运河的工作,即打通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公里”。最终,郭守敬找到了充沛水源、设立二十四闸,使漕船逆水行舟,沿通惠河从通州驶入大都,把各地丰富的物产源源不断送进北京城。展览以这段历史为主线,通过展板图像平面叙事、文物模型立体呈现、线上线下互动体验等方式,让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回溯北京的运河历史与水脉演变。

展览收获了观展师生们的积极反馈。在互动留言区,一名学生写道:自己的家乡就在江苏的运河边,运河水滋养了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没想到在学校里能看到这样一个展览,感到既兴奋又亲切。也有学生表示,校园设置这样精巧的展览,仿佛一座身边的博物馆。

展览将持续至11月11日。主办单位郭守敬纪念馆负责人介绍,目前纪念馆正在与在京高校合作,推出一系列面向青年学子的深度文化体验展览活动,打造“文化遗产高校行”品牌,在丰富在校师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延伸阅读:

关于《古运回望图》分段画卷——北京东关篇

谷建华图说古运河之“通州趣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