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李金斗:行走在笑声里记忆

2018-10-29 14:05:00来源:央广网

  北京,交道口,周末相声俱乐部。前北京曲协主席,周末相声俱乐部主席李金斗依然在舞台上为眼前的观众送上了欢笑。

  记者:您最近忙什么?

  李金斗:除了演出,就是做一些案头工作,因为我已经退休了,也不当北京曲协主席了,但是有个责任,我有很多徒弟,也有很多应该做的事情,还得为相声服务。现在有一个最大的工程,我们已经做了两三年了,就是“北京相声史话”。“北京相声史话”就是北京相声60年,从解放初期到现在以及解放前的相声,到底是多少年?怎么回事儿?再有要各个团体,就是我们要了解相声的历史,让所有的后人能知道这些前辈为相声作出的贡献。

李金斗、王文友表演照片(照片由北京曲艺家协会王波提供)

  脱掉演出服,李金斗对着我们就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在改革开放之初他经历的第一次现场直播相声演出。

  李金斗:这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正好是建国30周年。1979年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曲艺家协会,工青妇等六个单位,联合了搞了三个形式的相声专场。第一个叫恋爱婚姻专场,第二个叫做道德风尚专场。第三个是法制专场。当时结婚要条件,我跟王文友说了一段相声叫《搞对象》。这个相声非常有意思,是侯宝林先生给我的。侯先生把我叫家去跟我说,我这次到南方看有几个节目不错,我给你找了一个段子,叫《找对象》,你别叫《找对象》,你得叫《搞对象》,咱们北京都是搞对象。那么这段子也适合你演,还录像、直播。这应该说在历史上曲艺跟相声第一次现场直播,是首次,1979年在空军体育馆直播,效果特别好。

  1979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一股春风慢慢吹起。俗话说:火借风势,相声的这一把火,借着思想解放的这股春风越烧越旺,80年代的相声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在北京的各个剧场,每晚都会有相声上演,也都会有新的故事发生。

  李金斗:从1979年以后到1986年,当时我们演全国相声大会,马季、唐杰忠,杨振华、金炳昶、高英培、范振钰,这三对儿是底,同时开演三台相声晚会。这三对儿不动,我们一个城市三个地方来回赶场,演三场。一个城市演三台相声大会,而且天天客满。

  如果说练好内功是剧场演出,那么想要华山论剑就需要更大的舞台,恰好在1986年,一个真正的舞台摆在了李金斗面前。只不过这个舞台对于李金斗来说登上得实在太困难。

李金斗、陈涌泉演出照(照片由北京曲艺家协会王波提供)

  李金斗:首届相声大赛,全国部分省市相声邀请赛,我演的是《武松打虎》。这个是1985年的事情,当时我妈妈癌症住院,我也不能上班,就天天在协和医院伺候我妈。我们团参加的是王谦祥、李增瑞,刘洪沂、李建华,笑林、李国盛三对儿。我没去,也不知道,我还在医院。陈涌泉老师就去医院找我了,说你得问问咱们演什么,结果我们就去问,(领导)说没有你们节目了。又问有没有剩的没人要的?说有一个廉春明写的《武松打虎》。我说好,就把春明老师找来,春明老师说他不懂京剧,是看了《大戏考》就写了这么一段。我就拿给懂京剧的陈涌泉老师,他一看说这不成,这是《大戏考》,咱得找正宗的李万春先生。我就去找李万春先生,把这事一说,李万春先生说我给你改一遍,三天以后你把涌泉叫上找我来,我跟你们说说。之后他给我们排了一遍,我们根据李万春先生改的本子找廉春明老师重新加工,揉进去很多像当时的搭菜、外汇券,我们首演是1985年12月份。

  1986年春,经过多次修改和排练,李金斗、陈涌泉合说的相声《武松打虎》获得了“全国首届电视相声邀请赛”一等奖和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新曲目大奖赛”一等奖。《武松打虎》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故事幽默、表演精湛,这段相声也成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经典之作。

  李金斗、陈涌泉凭借着在中央电视台相声电视邀请赛上的精彩表演,开始为广大电视观众所熟悉和相爱,更重要的是,相声这一原本只在北方地区火红的曲艺艺术,开始为南方观众所接纳。

  李金斗:原来我们到南方去演出都害怕。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第一次演出,在无锡体育馆,爆满。但是相声如果从开场到结束,你说了观众不乐,一个笑声没有,这就很可怕了。第二天我们不敢演了,我师父下来就哭了。我师父攒底,他的《媳妇往哪儿娶》《指妈为马》,在当时全国没有人能比他演的效果好,但是我们说完了,不乐!将近两个小时,我们演了一个小时20分钟就下来了。经理都傻了,没法演了。等我们再过几年又去演出,山崩地裂,那效果跟第一次根本是天渊之别。这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刚一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南方不说普通话,也不怎么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等后来改革开放发展了,所有的全敞开了,大家都明白了,演的效果太好了。

  随着电视的普及,春晚和电视综艺节目拉近了文艺表演与老百姓的距离,电视也让相声创作与表演进入了又一个春天。

  李金斗:春晚培养了很多人,很多人成名来源于春晚,实事求的说,春晚上播出的相声有一定的水平。那时候排练时间长,现在排练时间短。排练时间长,压活时间长,节目是成熟的。过去没有直播晚会都是录播,后来有很多直播晚会都有相声。因为相声能解决问题,唱不清楚,演不明白,只有说相声能说明白了。所以我觉得得感谢改革开放,把相声推广到全国,山南海北。

李金斗、李建华演出《红灯记》(照片由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张天赐提供)

  电视给了相声新的发展空间,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相声的表达方式 。老百姓们在欣赏电视的同时,对相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人找到李金斗:说电视相声听着太短,不过瘾。一心为了相声的李金斗,如梦方醒,他觉得相声是时候该回归剧场、返璞归真了。

  李金斗:我们1996年就开始回归剧场,姜昆、我、侯耀文、常贵田,还有师胜杰老师、石富宽老师、冯巩,以姜昆为首带着我们开了一个会,要把相声送回剧场。我们演了六场,师父带徒弟,新人新作,名家名作,新节目老节目,小段集锦六场,在民族宫,爆满,反响非常好。我们演一回落一回钱,一开始卖五百八,八百八,九百八,后说这不成,咱们不能卖高价,三百八,二百八,一百,八十,五十。票价落下来,大伙买票还觉得贵,为什么?因为听相声没有一个人去的,最少得俩人,或者一家子去听相声,别说买这个一百八、二百八的,就一百二的一百的,那就是五六百,加上吃喝等其他消费这一晚上得花七八百块钱,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相声听不起了。那么在这个时候,以宋德全为首的,卖平民票价,他调查后卖20块钱一场,并且成立了周末相声俱乐部。

  相声回归剧场,又引起了一番潮流,曾经挤破脑袋为了上电视的演员们,又重新回到了剧场,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李金斗:你别看周末相声俱乐部那么一个小小的俱乐部,第一带动了很多小剧场的出现,当然这里也有很多不理想的,七天成立12个,五天倒闭13个,还把原来的带走一个。现在北京在北京曲艺家协会登记上的25个,不登记的还有,使一批人走上了说相声的道路,有工作辞了说相声。这也是一个副作用,使很多人不努力了。听听我就会了,就去说了,不是口传心授,也不是下功夫按照文字、按照录音一点一点抠下来。比如现在都在背菜单子,确实背得很溜,但是按照相声的要求,这么背是不对的。王长友说得好,这人噎死了。吃的太多了,气口是不对的,太卖弄技巧了。相声要求不是这样,地理图是领着你走,菜单是带着你去吃饭。不能光图快,太卖弄技巧了。情理之中意想不到,这是相声。相声非常深奥,相声跟国粹没法比,但是得自重,得爱护它保护它,发扬光大。

  已到古稀之年的李金斗,依然在为了相声而努力,他要带徒弟,要写书,还要时不时进剧场演出。

采写:小霍

  

编辑: 董雯

李金斗:行走在笑声里记忆

已到古稀之年的李金斗,依然在为了相声而努力,他要带徒弟,要写书,还要时不时进剧场演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