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广播长篇40年——电波里不息的中国故事

2018-11-02 13:46:00来源:央广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听广播,是人们获取信息、休闲娱乐最重要的方式。在那个文学创作走出低谷、重新繁荣的年代,在人们如饥似渴追求精神生活的年代,小说连续广播,为优秀的长篇文学作品插上了声音的翅膀。

  197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播出《岳飞传》,1982年播出《夜幕下的哈尔滨》;那时候,每当中午12点半《长篇连播》或者后来的《小说连续广播》开始曲一响,总有万千听众在全国各地准时收听,长篇小说连播的影响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叶咏梅,共和国的同龄人,1979年年底,30岁的她开始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节目的编辑。

  叶咏梅:“先是有讲故事栏目,然后变成了小说连播,然后又变成长篇连播。长篇它就能包容小说、报告文学、纪实文学……凡是长的、连续的,都可以在这个栏目里播出。然后我们的机房是121。是在总局大楼里录制的。那是整个80年代。到90年代我们还在东小院的地下室录音棚,全都是。”

  《新星》、《寻找回来的世界》、《凯旋在子夜》、《平凡的世界》、《风流才女石评梅传》……古今中外的故事与人,通过长篇连播的播出传向千家万户,走进亿万人的心中。

  1988年3月2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出长篇连播《平凡的世界》。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表现了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变迁,但是第一部和第二部出版之后,当时文学界和出版界并不看好,当叶咏梅和作者路遥在公交车上偶遇之后,事情发生了转机。

  叶咏梅:“我认识路遥是75年的事了,87年那已经十多年了。他写《平凡的世界》花了六年的时间,但是出来出版、发行都遇到了难题。大家就觉得他写得不时尚了,人家那时候引进国外的意识流啊、先锋派啊各方面各种各样的,觉得你还写这种现实主义的?你还是写这些写实的。所以他那时候正在低谷。但我不知道,我是无意中在回我妈妈的那家里那个坐无轨电车一下碰上他了。他正好从人民日报去鲁迅文学院,正好路经我妈妈那站。我一上,唉哟这不是路遥吗?我说怎么消失了这么多年?干嘛去了?他说他在写书,我说你写什么呢?他说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我说写的怎么样?他说你自己看。其实人家对他评价都不高,在北京开会。我后来是通过她的好朋友也跟我是好朋友才知道她这些情况。我说哪个出版社出的?他说中国文联。我说那行那我自己去找。我就自己拿书来看吧。我一看,特符合我们小说联播的原则嘛,“快”、“新”“好”。你这最快速度正在要出版,“新”呢就是它反映的都是十年间,从75年一直到85年这段改革开放这个经历,写在那里。那片土地的人和事,我在那插队我当然熟悉了。新鲜的东西和他要给年轻人的力量、励志的这些东西,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符合我们长篇连播的这个节目播出的原则。我说,一个心愿,快点见听众。但是他那个这三部没有完全写完,第三部还正在写呢。我见路遥说你一定要争取把这个第三部要写完。我才能连续播出,才能跟上趟。你必须6月1号交到我们中央台。对他来说他觉得是最好的消息,因为被中央台认可了,咱们大喇叭一播,发行量一听就上亿了嘛。但是我不知道他那么艰难。他那时候身体已经很不好了,带病完成了第三部。当他准时啊6月1号就送到中央台来,那时候嗯那个2000多封信已经堆在他面前了,他看完特感动,我当时也采录了他,然后后来才有了20年以后用他的原声做报头采访作者的声音也留下来了。”

  路遥:“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永远伟大的世界。我呢作为这个世界里的一名普通劳动者,将永远把普通的世界当做我创作的一个神圣的上帝。”

  长篇连播《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尚未公开出版,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播出,这在《长篇连播》历史上也是唯一的一次。小说播出后在听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年后,《平凡的世界》第三部正式出版,1991年路遥凭借这部小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叶咏梅:“92年的时候他还没满43岁,他42岁去世了,英年早逝。他在完成第三部,完全是听着我们广播,每天就跟他打强心针似的。鼓励自己,底下听众听着我讲底下的故事呢,你必须完成。是这么样写下来的。我当时特难受,我一听完我第一不相信。说他病了我知道,但我根本跟那个死没有联系起来,更想不到他当年就走了。在中央台那时候就有今晚8点半这个栏目很响的,点播为他送行。他生前最喜欢俄罗斯的《草原》这首歌,为他送行。”

  1991年10月1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套节目开始播出22集广播小说《北京人在纽约》,这部长篇连播采取了小说剧的形态,由六人分角色演播,这是叶咏梅的又一部创新之作。

  叶永梅:“《北京人在纽约》那是91年的事,我已经和各大出版社建立了特别密切的一个信息网。他们就告诉我,最近有一个第一部域外的这个作品,叫《北京人在纽约》。他们出了样书,啊你看看。我拿来样书一看我们组都轰动了,因为当时就要好作品,后来我拿到这作品之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及我们组的能力和演员挑了六个演员。其实我们按广播剧做的叫广播小说,“你要爱他把他送纽约,你要恨他也把他纽约。因为那是天堂也是地狱。”而且当时外文都有这个报道。”

  广播小说《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引起各方广泛关注,很多听众来信建议将这部作品改编成电视剧,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艾知生批示建议有关单位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本。两年后,同名电视剧开拍。

  进入21世纪,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经历了低谷的中国广播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全国各地新的广播频率不断出现,很多优秀的文艺栏目和主持人成为人们每天路上的最佳陪伴。

  2003年7月,中央台数字广播长篇连播频道开播;2004年8月,以播出长篇小说连播、评书连播为主的专业频率——文艺之声诞生,叶咏梅开始进入文艺之声工作,她和她的年轻的同事们每天为听众提供11小时的长篇连播节目。叶咏梅和她的伙伴们开始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新的演播内容,反映正在发展变化中的的社会生活。

  叶永梅:“我们《长篇联播》一直追随着时代,北京奥运,我就策划了百集的科技奥运,用科技来讲述北京奥运的这个场馆、体育赛事啊……我这里边还有广播剧的情景再现,而且用了一种倒计时的方式,一直到北京奥运结束。科技周的开幕式第一天,一直到奥运闭幕式的那天,正好一百天。开幕式开始播,一直到奥运结束,你也正好结束。”

  2008年制作播出的一百集长篇连播《科技奥运之光 燃亮百年梦想》,为叶咏梅的职业生涯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点,2009年,在长篇小说连播节目耕耘了30年的叶咏梅退休。

  2009年到现在,又是将近十年,而这十年,对于叶咏梅曾经工作过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说,是长篇小说连播发展的又一个黄金十年;2010年,全频率播出有声书的中波747娱乐广播创办,每天为听众奉献21个小时的长篇连播节目;十八大之后,国家更加重视文化精品的生产与传播,中央财政每年拨付500万元设立“全民有声阅读工程”,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连播生产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40年前,中央台只有一档长篇连播栏目,每年只能生产播出10部300多集,而今天,中央台有十几档有声书栏目,每年生产新书超过100部、近5000集,而播出平台也有单一的无线广播,发展成为无线广播、数字广播、网络播出和手机客户端多重覆盖的方式,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丰富多彩的长篇连播,而有声书也成为所有音频平台点播收听最多的节目类型,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精彩的中国故事,正通过有声阅读的方式在浸润亿万国人的心田。

编辑: 晓凡

广播长篇40年——电波里不息的中国故事

叶咏梅,共和国的同龄人,1979年年底,30岁的她开始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节目的编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