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腔调|年轻人都爱的苏州评弹,不走寻常路!

2017-06-15 09:55:00来源:央广网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我国民间各族曲艺种类约400多个,在《中国腔调·曲艺篇》中我们将着重讲述苏州评弹、京韵大鼓、快板、评书和相声。

  今天给大家讲述的是苏州评弹。

  曲艺的传承·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评弹艺术兴盛的时期,听评弹已经成了这一方水土之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苏州评弹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吴侬软语,宛转悠扬,和着缠绵的琴声,轻舒柔缓地讲述着传奇故事,将儿女情长娓娓道来。

  对于苏州人吃饭喝茶听评弹的生活习惯,评弹艺术家盛小云是这样理解的:

  “苏州人有这么一个习惯,吃饭过后喝一杯茶,听一回书,就非常满足,感觉今天的温饱也解决了,精神食粮也有了,要是今天没有听回书的话,就会感觉好像有什么事儿没做。”

  评弹艺术家盛小云

  当时上海的南京路简直就是评弹的大擂台,十几家书场,名角轮番登场,一票难求。谈起当年的演出盛况,为了听评弹夹着被子排队买票的画面,盛小云至今历历在目:

  “以前没有电视,电影也很少,进一趟电影院很难得。生活中最容易看到的就是评弹、听书。那时候如果明天开始卖票,今天晚上我要穿着棉袄,拖着被子到外面去排一个晚上的队,才能在明天买上两张票。”

  关于这段历史,评弹艺术家高博文也深有体会:

  “过去评弹在上海的受欢迎程度,恐怕现在的人很难体会,过去南京路上的书场、专业表演平台有十几家之多,当时在上海文化广场开评弹演唱会,一万多人的座位,都是通宵排队买票。

  随着时代的变迁,评弹离人们渐行渐远,让那些仍然坚守在评弹舞台上的艺术家们意识到了传承的任重道远。

  2006年,国务院将评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为坚持弘扬和传承这门艺术的演员们增加了更多的动力。近些年来,以盛小云、高博文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艺术家们为传承与发扬苏州评弹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高博文与新乐府合作,大胆将古曲与爵士乐混搭,推出了一系列新评弹,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粉丝。

  新乐府听众:

  “我喜欢评弹还真的是因为高博文,有一次在一个融合作品里面听到高博文的一段评弹演唱,那个时候就觉得非常被吸引,之后就特地去网上听一些评弹的曲子。”

  评弹艺术家高博文

  即将在上海大世界百年庆典首演的评弹《繁花》,是高博文团队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为观众献上的又一评弹新作。

  经过新一代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评弹这门古老的艺术正在迎来它的又一个春天。共同的梦想,让盛小云与高博文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准了新生代听众——学生,他们相继举办了评弹进校园活动,所选曲目也十分用心的挑选了最能引起学生共鸣的《雷雨》和《林徽因》。

  聊起评弹艺术第一次进校园,盛小云印象深刻:

  “那天的演出效果好到我自己都不敢想象,学生们都是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来看演出。第一场结束后要求再来一场,最后加演两个小时,让我觉得很惊讶。”

  对于评弹艺术,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要,不容忽视,甚至演员化妆、服装这样的小细节都会决定着事业的成败。盛晓云坦言,评弹演员的发型、化妆甚至表演,都向影视剧,向昆曲借鉴了很多,在长久的摸索中,也让他们意识到了评弹包装的重要性,不知不觉中,评弹已经在紧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发展。

  传承是艺术延续发展的生命线,评弹艺术,生存在演出之中,更生存于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之中。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正是看到了一辈又一辈评弹艺人的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评弹发扬光大的日子就在前方。

  播讲人:赵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中心主持人

  2015年度全国十佳DJ

  中国腔调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所在

  思考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采编:安琪 王晓磊  制作人:赵宇

  编辑:李涵

编辑: 晓凡
关键词: 苏州评弹;混搭;林徽因;繁花;新乐府;雷雨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中国腔调|年轻人都爱的苏州评弹,不走寻常路!

中国腔调|年轻人都爱的苏州评弹,不走寻常路!,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评弹离人们渐行渐远,让那些仍然坚守在评弹舞台上的艺术家们意识到了传承的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