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妈听,花开四季皆应景,俱是天生地造成,我的阮妈妈呀,春季里风吹万物生,花红叶绿草青青……”

  10月3日,北京园博园锦绣谷下沉广场中央,阶梯上坐满了人。当评剧《花为媒》经典唱段“报花名”从台上传来,一片欢呼声随之响起。

  张五可的扮演者任玉花今年64岁,身段摇曳,步伐轻盈。作为民间社团星光评剧团的负责人,这是她与其他40多位团友第一次在中国戏曲文化周上亮相。

  10月2日,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盛大开幕。除了邀请众多在京及地方专业院团参加演出,本届戏曲周还通过民间社团展演活动,为诸多民间戏曲机构搭建了展示风采的平台。

  “评剧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厚,喜欢的朋友特别多。我们团员大多六七十岁了,但是大家精神头特足,越唱越年轻!”任玉花说。退休前,她是一名首钢工人。现在,她和姐妹们每周活跃在首都各大文化宫,为市民进行表演,并且逐渐拥有了自己的粉丝。

  不同于专业院团,民间社团汇聚了各行各业的戏曲爱好者,他们爱听爱唱,爱交流爱分享。对于他们来说,参加戏曲文化周活动不单“过了把瘾”,更是彼此之间互相观摩、取长补短的好机会。

  本次中国戏曲文化周民间社团展演活动的参演演员达到600余人,既有年逾古稀的票友,也有初出茅庐的小学生戏迷,老中青少四代票友同台切磋。高校、小学生戏曲社团的加盟,成为活动一大特色,也展现了近些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

  18岁的清华大学新闻系大二学生李筠若,自9岁开始接触京剧,已经是一名资深的票友。这一次,她作为清华大学京剧社团支书,带领了二十多位年轻的团员来到园博园进行表演。《白蛇传》《野猪林》《苏三起解》《百花赠剑》……系列剧目经典唱段一一亮相,台下观众听到兴致处,拍手伴奏、跟着哼唱。

  青年演员、学生社团的演出,吸引更多的学生投身到戏曲的学习和实践中,也展现了此次展演活动的目的之一——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共有30余家北京市民间戏曲票房、剧社参与了这次戏曲文化周的各场演出。这其中,既有清华大学京剧社、人民大学京剧社、首都师范大学京剧社、朝阳区朝花艺术总团京剧团这类学生京剧社团,也有新闻界京剧俱乐部、中国科学院京剧协会、外交部京剧协会等具有多年传承的知名票房。

  临近中午,表演完《铡美案》下台来,中国科学院京剧协会演员们厚重的戏服里满是汗水。这群人被称为“科学殿堂里的艺术家”,研究科学时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在研习和表演京剧中也得到生动体现。

  协会会长赵泉沐从中科院半导体所退休十多年后,仍然活跃在京剧表演的一线。他难掩激动的心情:“全团30多人早上不到7点就出发了,在共和国7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要以这样的方式,为祖国献上祝福。”

  “这些年明显感觉到,国家对戏曲等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的平台也越来越宽广,群众对多样文化的诉求越来越得到得到满足。” 中国科学院老年文联副主席、秘书长朱瑛说。

  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协会监事长周侗介绍,民间社团展演的最大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让更多观众能够近距离接触、了解、欣赏戏曲,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阁,放进历史的博物馆。北京国粹艺术传承促进会是此次中国戏曲文化周民间社团展演的参与组织者,对接了多个民间院团。该协会始创于2010年,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专门从事民族艺术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宣传和推广工作。

  据了解,国庆7天中,游客可以在郑州园、合肥园、锦绣谷下沉广场、梦唐园、4号门舞台、森林剧场等6大园区,看到包含京剧、豫剧、河南曲剧、黄梅戏、评剧、河北梆子、越剧、曲艺等不同艺术形式的51场民间社团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