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6日消息(记者 方婧)清中叶在北京兴起的岔曲、单弦等八角鼓曲种,既是传统的曲艺形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观念,又是北京旗人艺术的典型标志,影响着一代代人。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这种传统文化的积淀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变着。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期间,来自北京市曲剧团的浸入式曲艺《老北京子弟八角鼓过排》在北京园博园北京园上演。

  

  图为八角鼓演出 (央广网记者 方婧 摄)

  与往常曲艺表演形式不同的是,该场演出恢复了200年前,专门子弟票友唱单弦、唱岔曲的形式,讲究随意消遣,可以说是营造了一个文人雅集的场所。

  “在演出过程中,演员与演员之间有交流,演员与观众之间也有交流,甚至伴奏乐队与观众也有交流,经常会达到一唱众合的效果。”北京市曲剧团创意总监顾伯岳介绍说,这是一种浸入式的表演形式,它打通了观众与演员沟通的渠道。通过这种演出形式,一方面模拟了200年前曲艺表演场景,恢复了曲艺表演传统;另一方面也加强了观众的互动性与参与感。

图为八角鼓演出 (央广网记者 方婧 摄)

  乡音乡韵激荡乡情乡恋。八角鼓艺术,是北京传统文化魅力的体现,在北京园独特园林景色的映衬下,其艺术魅力更是展露无疑,让观众新生眷恋。

  八角鼓曲种作为一门非遗文化,在舞台上已经越来越少见。顾伯岳告诉记者,“今天很多戏迷看到八角鼓曲种十分兴奋,因为不论在舞台还是电视上,已经很少见这种艺术形式。可以说,这一次我们的演出,就是为了唤醒观众对八角鼓曲种的关注,为观众呈现平时比较罕见的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