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娱乐 > 娱乐专题 > 文艺评论 > 文化焦点

央广网

纪录电影再次"试水"院线 "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上映

2016-12-08 11:09:00 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纪录电影再次“试水”院线

  有多少人会走进电影院去看一部纪录片呢?从人们普遍的观影习惯来讲,多数的答案也许是,不会。然而即将于12月16日在院线上映的纪录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社会关注尤为高涨,也许它会给出新的答案。

  重新改编“踢”开院线大门

  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曾预言,纪录电影随时都能出现“黑马”,就看谁能一脚把门踢开。此次,曾获1150万元票房的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的导演萧寒就带着他的新作《我在故宫修文物》再一次试图“踢”开院线电影的大门。

  年初,3集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当时反响平平,后来却在视频网站上大火,豆瓣网也打出了9.4分的极高评分。《我在故宫修文物》在视频网站“意外”走红后,其点击量与话题量爆炸,网友纷纷把赞美的话语给了这部极具工匠精神与人文气息的纪录片,使得片中的王津师傅等一众故宫文物修复师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网红”,网友在弹幕和评论中不乏“王师傅嫁我”这样的表白溢美之词。这些都使得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还未上映就备受瞩目。

  近日,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金红棉影展的开幕影片,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了全国首映,一票难求。影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真实记录了珍贵文物的修复过程,展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与传承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状态,记录“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还着重描绘了两代文物修复师间彼此尊敬的感情。

  将电视纪录片“改编”成纪录电影搬上大银幕,要做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一个题材的两部作品”。萧寒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在创作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时,首先是把150分钟的纪录片扔开,将先前100多个小时与后补拍10多个小时的素材重组,重新取材、解构、创作。虽然大致的内容是接近的,但大量地采用了新的镜头、新的画面。

  “王津老师还是在做那些事儿,但我们这次需要更符合电影‘调性’的镜头、更符合电影创作语言的镜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作品,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个新的创作过程。”萧寒介绍,电影在叙事方式上去掉了之前纪录片里的串联旁白,完全用师傅的同期声来呈现,更震撼也更动人,以全新的气质走上了大银幕,显得更为成熟、纯粹和从容。“我想把电影做得更抒情、更走心,以一种更平静、更本真、离观众更近的方式来呈现。没有旁白去主观性地引导,更多的是要观众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

  作为首批“尝鲜”的观众,广州市民对《我在故宫修文物》反响十分热烈。开票不到半天,所有票都已售完。“听说《我在故宫修文物》要在广州全国首映,非常期待,看到放票信息就第一时间买了票。”一位市民表示,匠人精神值得点赞与传承,我们应该向这群手艺人送去最尊敬的目光。当问到同时看过纪录片和电影的观众“感觉有何不同”时,有观众说:“电视版因为有旁白、有引导,更多的是介绍修文物的门类、过程,而电影讲的是情怀,更有艺术感。”

  耐心培养观影习惯

  长久以来,中国的观众没有养成进影院看纪录片的习惯——人们一直将纪录片视为在电视上观看的免费资源。然而,在国外,早有纪录片的票房超过热门电影的先例,如《亲爱的,别跨过那条江》在韩国票房超过好莱坞大片《星际穿越》。然而,当谈到对电影《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票房预期时,萧寒表示,此次《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社会关注度和传播度、票房一定会比《喜马拉雅天梯》要高,至于再高到什么程度并没那么重要,只要人进来电影院,慢慢习惯接受这样一种电影类型,接受这样一种观影方式,“我们就很知足了”。

  萧寒告诉记者,每次路演时,他都会问观众两个问题:一是有多少人是第一次坐在电影院里去看一部纪录片;二是有多少人会因为看了这部电影而第二次、第三次走进电影院去接受其他纪录电影。前一个问题有70%—80%的观众举手,后一个问题差不多90%以上的人举手。“这个是特别让我兴奋、骄傲的,他们把纪录电影观影的‘第一次’给了我们。”萧寒说。

  影片在广州首映当天,《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主创团队在影片放映之后与观众分享幕后故事,畅聊时代与工匠精神、慢生活的态度以及年青一代的价值观。通过与主创团队面对面的交流,观众们对《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纪录片有了多一层的感受,也对主创团队和修复师们多了一份尊敬。当日,萧寒再次分享了对于中国纪录片市场的想法:“有压力,但我更在意的不是票房,而是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关注纪录片,让纪录电影堂堂正正在电影院里放映。能让自己的作品走上大银幕,是所有纪录片人的梦想。”电影配乐师姚谦则表示:“第一次为纪录电影制作主题音乐,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虽然电影的发明是从纪录片开始,但在中国,纪录片才刚刚开始进入重要角色。”

  萧寒预言,在接下来的3—5年,很有可能会出现类型电影的一个突破性的爆发,“我心中充满希望,但此刻离春天来了还很远。特别希望通过我们的尝试,让纪录电影离这个目标更近一点”。

  “以手编织了时光,温柔磨亮了沧桑。”电影版主题曲《当我在这里》为影片打头阵,歌声穿越时空,将故宫的师傅们与他们心爱的文物勾连在一起,道尽一生守候。

编辑:董雯

关键词:纪录电影;院线;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映;慢生活;电影类型;电影配乐;故宫文物;电影创作

说两句

相关阅读

首届白鹿原国际纪录电影季开幕 市民免费观影

为期10天的首届白鹿原国际纪录电影季展映今天(7月6日)在陕西首座大型影视城——白鹿原影视城开幕,广大影迷可免费观影。随着《舌尖上的中国》引发收视热潮,纪录片这种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2016-07-06 17:33:48

抗战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首映 众多珍贵镜头首曝光

抗战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首映 众多珍贵镜头首曝光,9月18日,首部以真实影像全景式纪录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的纪录电影《燃烧的影像》在北京举办首映礼。《燃烧的影像》还呈现了数十位历史人物影像,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林彪,到蒋介石、张学良、冯玉祥、阎锡山,从唐纳德到白求恩,这些真实的形象让没有演员的影片变得丰富生动。

2015-09-19 17:05:00

甘肃省三年将创作500部微纪录电影

“中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 微纪录电影工程2015年工作会议昨日举行,记者了解到,此项工作将继续以双联行动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和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为素材,推出思想性、艺术性、纪实性相统一的300部微纪录电影,实现近三年创作生产500部微纪录电影的目标。2013年,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会同省委组织部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省双联宣传5个100微纪录电影工程”,2014年,更名为“中国梦·凡人善举天天看”微纪录电影工程”。

2015-08-01 08:22:01

参与讨论

我想说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证15050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