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中国文化生活记忆|长安大戏院:长安街上唱大戏

2019-09-07 12:55:00来源:央广网

 

 

  这里是被称为新中国第一街的北京长安街。十里长安街,居中的是天安门广场,西边有国家大剧院、民族文化宫,东边有北京饭店、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东长安街上,还有唯一的一家老字号戏院——长安大戏院。

  自称“看戏园子”的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安的舞台见证了中国京剧的发展历程。70年来,长安大戏院有无数的故事。”

  1949年3月30日,毛主席对警卫员孙勇说:“今天晚上我们去长安大戏院看京戏。”这天的戏单上共安排了三出戏:《打渔杀家》《法门寺》和《荒山泪》。1950年夏季,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又在长安大戏院欣赏了李少春、叶盛章的《三岔口》和梅兰芳、刘连荣的《霸王别姬》,长安大戏院由此更是名声大振。

  长安大戏院原址在西单路口东南侧,1937年由仓库变身私营戏院。那时候的“长安大戏院”几个字得从右往左念,大门口立一小黑板儿,上面写着每天演出的戏码。

图为1952年的长安大戏院外景。(央广网发 长安大戏院供图)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进长安大戏院,东西墙各有五幅艺术家大照片,西墙是马谭张裘赵,东墙是韩白侯李丛,就是北京京剧团的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北方昆曲剧院的韩世昌、白云生、侯永奎、李淑君、丛兆桓。为什么会有昆曲演员的照片呢?原来1958年1966年,长安大戏院曾经是北方昆曲剧院所属的剧场,剧院、剧场合二为一。

    88岁的国家级昆曲非遗传承人、北方昆曲剧院原副院长丛兆桓先生:合并了以后,一共十二个职工,成为北昆组成的一部分,对北昆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大的,从早到晚,演员在里面培训、练功、学戏,不到十年的功夫,继承了100多本传统戏,折子戏616出,培养了五代演员、100多人。夜里不到三点就有演员去长安大戏院练功了。

  长安大戏院曾经对昆曲的重生起到重要作用。北方昆曲剧院一度被撤销后,长安大戏院也有了新的归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剧处于低谷,长安大戏院门前冷落鞍马稀,跟东侧顾客排大队的庆丰包子铺形成强烈对比。

  观众魏漫伦:我是1985年以后来北京工作的,那个时候长安戏院是我去过的比较多的场所,票价才几毛钱。每次去长安大戏院,到庆丰包子铺,买了包子就进去了。凳子也破,半道离场,响声一片,观剧的礼仪也不好,剧场黑洞洞,有点残破。

  1989年,因为市政建设,长安大戏院和北京其它戏院的命运一样,也被拆了。在许多同伴纷纷改行的时候,已经很有名气的青年演员王蓉蓉还对着大衣柜练唱。长安大戏院重建后,王蓉蓉几乎每年初一都在此演《龙凤呈祥》。

  王蓉蓉:我的成长,我的艺术进步、收获提高,都离不开长安大戏院,从老戏院到新戏院。一提到长安大戏院,就好像是我们的家一样。

  王蓉蓉这一代演员,可以说是在长安大戏院成长起来的。

  王蓉蓉:大年初一我几乎都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有一年初一演《刘罗锅》,上午走完台以后,中午吃一口汉堡赶紧化妆,下午1点半《龙凤呈祥》演出开演;《龙凤呈祥》演完了以后,妆不能卸,再吃一个汉堡,晚上7点半开始演《刘罗锅》三本,到深夜我才回家。

  大年初一,两个汉堡两出戏,这是王蓉蓉在长安大戏院难忘的经历。对于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著名梅派青衣胡文阁来说,长安大戏院则是悲欣交集。

  胡文阁:说起长安大戏院,首先它是我的一个福地。2004年,梅大师诞辰110周年时候,当时的第一部交响京剧《梅兰芳》在长安大戏院首演,我饰演戏中戏的梅兰芳先生,也就是梅兰芳先生所扮演的杨玉环等角色。也是通过这出戏我以特殊人才进入了北京京剧院,成为梅兰芳京剧团的一员。

  长安大戏院是演员的摇篮,也是戏迷的乐园。戏院、角儿、戏迷,如鱼水关系不可分。戏迷追星往往都是一辈子,每当自己喜欢的角儿有演出,那些个戏迷会成群结队开车从外地赶来,也有每年组团到长安大戏院看戏的。王蓉蓉的戏迷基本上承包了第一排的票。

  王蓉蓉:只要有我的演出,他们肯定来买第一排的,因为他们年纪都大了,有的还拄着棍,所以出入座位也不方便,他们就特别希望在第一排看。所以票房的那些工作人员也都知道,只要有我的戏,一排这些好的20多个座位就给他们留着不卖。

图为2013年胡文阁长安大戏院个人专场演出后,梅葆玖先生谢幕并指点。(央广网发 胡文阁供图)

  胡文阁:每一个演员都离不开戏迷,戏迷是你的基础、源泉。上个月我突然腰椎病犯了,翻身都翻不了,但4月27日是我师父逝世三周年的一个纪念演出!当时车开到长安大戏院,好多观众在门口,有给我拿膏药的,有拿护腰的,有拿艾灸的,不知道他们从哪里听说的。演出完后,很多观众都在门口等我,我一出来,一堆人上来就扶着我,目送我上车。这就是戏迷对一个演员的最大奖赏,所以我们要好好努力,不要辜负戏迷对我们的期望。

  2016年4月25日,一代京剧大师生梅葆玖先离世,当代京剧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军人物。长安大戏院曾经是胡文阁的福地,师父梅葆玖先生带着他演出,给他把场,而2016年5月2日这一天,长安大戏院成了胡文阁的伤心地。他经历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次演出。

  胡文阁:2016年,师父出殡的前一天,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红鬃烈马》。那场演出我真的是咬着牙,用浑身的力气把这场演出演完的。等拉开幕布的时候,我已经泣不成声,我们所有的演员和观众面朝协和医院的方向,向师父三鞠躬。

  时隔三年之后,这又是一场《红鬃烈马》,富有青春气息的《红鬃烈马》。

  赵洪涛:长安大戏院近20年来自己搞了一些品牌,和很多的院团合作,把中国最优秀的、今天市面上还能够接受的一些传统大戏,奉献给广大的观众,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轮番上演。

  这几年,长安大戏院都会在每年春节上演大戏《龙凤呈祥》《红鬃烈马》《四郎探母》,“六一”还会推出少儿京剧专场,还有七夕黄梅戏《天仙配》和中秋节的全球华人京剧大团圆晚会。

    在这些品牌中,“北京京剧院魅力春天青年京剧演员擂台赛”已经颇有影响了。在今年的《红鬃烈马》里,言派老生王宁扮演薛平贵,程派青衣李林晓扮演王宝钏。

  王宁:我跟长安大戏院的感情是在我进到北京京剧院工作以后。当时我应该只有21岁,能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上演出,自己非常激动,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个机会。

  李林晓:今天晚上我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红鬃烈马》,我扮演王宝钏。长安大戏院对我来说意义不凡,我从小到大就目睹了前辈艺术家在这里的艺术示范,然后激励自己要一直往前走。

  今天,金瓦琉璃顶的长安大戏院在繁华的长安街上依然是那样显著,门前树立着京剧脸谱雕塑,进门就是京剧音像书籍的展台。戏院前排雅座,红木方桌上放着茉莉花茶、宫廷点心,保留了老戏园子的传统习惯。

  新长安大戏院重张的23年间,演出将近8000场,平均每年368场,超过了一天一场的频率,共接待了约500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同时,有几十个剧种、10万多名演员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他们的身影。长安大戏院每个月还会举办两次票友联谊会,让票友们也能粉墨登场唱主角。

图为长安大戏院京剧脸谱雕塑。(央广网记者 董浩 摄)

  长安大戏院的70年,自是一台风云变幻的大戏;长安大戏院的舞台,真正成为了戏曲界的大家庭,人民的艺术舞台。

  赵洪涛:我来长安大戏院已经23年了,在新剧场还没有完全建成之前我就来了。现在也临近退休了,说实话,在长安大戏院越干越有感情,我就是长安戏院看戏园子的人!无论往下走,怎么发展?我会永远关注长安大戏院,我会更爱她,永远爱她。

  生旦净丑,古今来多少角色;

  唱念做打,舞台中大小乾坤。

  坐客为谁?听两句皮黄笙箫闲过遣;

  主人休问!看一出梨园好戏在长安。

编辑: 方婧

长安大戏院:长安街上唱大戏

北京长安街被称为新中国第一街。十里长安街,居中的是天安门广场,西边有国家大剧院、民族文化宫,东边有北京饭店、中国社会科学院……而在东长安街上,还有唯一的一家老字号戏院——长安大戏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