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新中国文化生活记忆|国家图书馆:气象万千的灵魂滋养之地

2019-09-05 18:52:00来源:央广网
  
 

  中国古人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没有书籍,就好像人间没有阳光;智慧缺少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就是一座才华与美貌并存、历史与荣耀同在的人间天堂。

  马涛是国家图书馆馆史资料征集与研究室主任,对国图的历史如数家珍。他告诉我们,1909年,清廷重臣张之洞执掌学部,奏请设立京师图书馆。9月9日清政府准学部之奏,建立京师图书馆。1928年7月18日,国立京师图书馆奉大学院令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图书馆更名北京图书馆。1951年,原文化部批准了《改造北京图书馆方案》,首次明确了其方针、任务,使北京图书馆改变为服务广大人民的国家图书馆。1987年10月6日,北京图书馆新馆,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建成。从此,国家图书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图为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央广网发 国家图书馆供图)

  历经百年沧桑,国家图书馆先后更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现名国家图书馆,有白石桥和文津街两地三处馆舍,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是世界第三大图书馆,亚洲第一大图书馆。当下,国家图书馆三处馆舍中,最瞩目的就是1987年10月15日正式向社会开放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

  马涛:从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的东门往里看,这种大的建筑会给人一种装庄重的感觉。然后走进里面,就会有一种进入殿堂的感觉。 

  马涛形容,走进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如同踏入一场唯美的梦境,庄严而静谧的气场扑面而来。阅览大厅采取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四面都是书墙,南北两边各开三扇玻璃门。从环绕的平台向下望,可以看到这座建筑的底部,在玻璃屋顶透过的光线的照耀下,仿佛一个古老而硕大的“藏宝盒”。

  这座宏伟的建筑如何建成,马涛也讲了建馆之初的故事。

  马涛:建馆的时候,杨廷宝先生是总设计师,当时他就说,国家图书馆是知识的源头,也应该有大明宫那种殿堂的感觉。他说,我要设计这样的一个状态,体现出国家馆应有的气势。

  国家图书馆南区汲取了中国庭院的设计手法,秉承汉唐建筑艺术的传统,高低错落、组合有致。它“外披”孔雀蓝琉璃瓦大屋顶,“身着”淡灰色瓷砖外墙,“脚踏”花岗岩基座石阶,“手扶”汉白玉栏杆,端庄典雅,“园中有馆,馆中有园”。

  庄建:我做了30多年记者,1987年和国图结缘。

  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庄建,在他30多年的记者生涯中,见证了很多国家图书馆的重要历史时刻。

  庄健:那时,国图新馆在白石桥畔落成,我去专访。当时看到国图新馆,也就是现在的总馆南区,特别骄傲。我在报道里,把它的建筑特色和功能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最让我惊叹的就是它几乎完全都是阅览室,采光非常充分,白天不用照明,而且所有的书架都是开放的,读者置身其中,可以随时取用自己需要的图书。

  

  图为2011年6月1日,“艰难与辉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馆藏珍贵历史文献展(1921-1949)”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央广网发 国家图书馆供图)

  国家图书馆吸引着全国各地爱好阅读的人来到这里。几千人同处馆内,却鸦雀无声,在这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中,在这“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世外桃源中,时间为水,煮字当食,尽享素纸铅字的美好。

  读者李爽:后来,国图就搬到了紫竹院的北边,也就是现在的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

  读者李爽,是国家图书馆南区最早的一批受益者之一。

  读者李爽:那时我在国图搬家后,第一次去国图新馆,踏进位于紫竹院北的国图新馆。哇,真不得了!巨大的阅览室让我震撼,四壁的图书让我惊叹!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国家图书馆的力量,真是磅礴的文化气势。后来,在编辑工作中,国图给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那段时间,我经常国家图书馆新馆,去找与漫画有关的书,或者漫画类杂志,一次次感受到国图的魅力所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国家图书馆也在时代的洪流中探索着新的突破。2008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二期暨国家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馆接待读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家图书馆北区。

  马涛:北区也是这样子,北区当时大家都知道是一个阶梯型的,中间非常开阔,大家坐在那,没有被压抑的感觉。

  长年在此工作,马涛经常会沉浸于国图天高气爽、风轻人静的氛围,乐在其中。

  资深文化记者庄健,长年关注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情况。

  庄健:2008年国图总馆北区建成,也就是国家数字图书馆建成。数字图书馆和总馆南区相比,在建筑外形、服务功能、技术手段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飞跃。如今,国家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已经延伸到全国各个地方。

  早在2001年,国家图书馆就启动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在数字图书馆技术研发、数字资源建设、数字化服务、标准规范建设等领域形成了丰硕成果。2011年,国家图书馆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为公共数字文化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家看到的国家图书馆,是书山书海,是阅读空间,是国家总书库,是数字图书馆,然而国家图书馆,还承担了很多读者们看不到的国家重任。庄健在采访中就听到了这样一段故事。

  庄健:2003年10月2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佛商学院做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他在演讲中不断提到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哲学观点“和而不同”,以此说明世界的多元与和谐。当时,“和而不同”成为报刊标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字眼,面对现场记者对自己演讲中引经据典、学识渊博的评价,温总理回答:“我身后有个国家图书馆”。原来温总理演讲中有关“和而不同”的相关典籍资料,悉数由国家图书馆筹备,而国家图书馆在2013年,也正式成立了国家图书馆国情咨询顾问委员会。事实上,国家图书馆一直在履行这样的职责,早在国家图书馆被称为北京图书馆时,就经常为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供文献服务。当年,北京图书馆换发新的借书证时,出于对毛泽东的敬重,把他的借书证编为第一号。

  有着同样体会的还有马涛。在国图工作的28年间,随着对这个庞然大物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他也愈发感受到作为一名国图工作人员,肩上所承但的重任。他眼中的国家图书馆,显然与普通读者有着很大不同。

   马涛:国家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图书馆,还承担了众多的社会责任。国家图书馆率先提出了全民阅读的概念,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国家图书馆推出了“文津图书奖”的评选,目的就是为大众推荐好书。“文津图书奖”至今已经组织了14届的评选。为了推动全民阅读,国家图书馆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少年儿童图书馆,以及第一家残疾人数字图书馆。

  

  图为国家图书馆甲骨文记忆展。(央广网发 国家图书馆供图)

  国家图书馆倡导建设了全国图书馆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网络等多个业务合作平台,协助培养了一批基层图书馆的专业队伍,为覆盖全国的现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庄健:2011年公共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时,我采访了时任国家图书馆副馆长的陈力,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我印象特别深刻。他告诉我,在云南腾冲有一个和顺乡,那里有一个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乡间图书馆。和顺乡是哲学家艾思奇的家乡,和顺图书馆在培育人才上发挥了特别重大的作用。在和顺,一个普通的放牛娃,白天可以把牛赶到山坡上吃草,然后自己跑到和顺图书馆去看书、听讲课。所以作为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陈立和他的同事们一直有一个理想,那就是要把国家图书馆,建成像和顺乡那样开放在广大群众中的图书馆,让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到图书馆里来学习知识、感受文化。

  前馆长陈力的理想,现在已经实现。而在国家图书馆学习知识、感受文化,不仅可以从书本上,还可以通过在这里举行的各种文化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讲座、展览、展映、音乐会,为人民大众打开了通往各地和世界大门,带领大家感受多元文化的历史与未来。国图读者张明昊就是其中一员。

  张明昊:我特别关注国图的各种活动,我家就住在国图附近,近水楼台,所以经常去国图听权威讲座。我父亲也特别爱泡国图,他喜欢到国图的四层,也就是电子阅读室去听京剧。对我家来说,国图就像一个宝库,是学习知识的宝库,享受娱乐的天地,方便轻松、快捷权威。

  如今的国家图书馆,不仅是一个集合了公共服务、政策服务、技术服务的大型综合体,也已经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也是国家图书馆肩负的时代使命。

  2016年4月起,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目前15部图书已正式出版。该书是提升大众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也是延续中国传统典籍编纂“文脉”的有效途径。

  在古籍编纂这项庞大而复杂的工作中,体会最深的要数国家图书馆原善本特藏部主任李致忠先生了。

  李致忠:我在国家图书馆工作至今正好54年,主要就是在善本部,把古籍中的善本集中在一起,我们这个部门是比较老的一个部门。 

  李致忠先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同年,供职于国家图书馆,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版本鉴定,目录编制、书史研究和业务管理工作。

  李致忠:我们中国有五千年文明,而且是赓续不断的五千年文明,主要是靠典籍记载,一件一件的文物它要有意义,但是能够把这一件一件的文物连起来,能翻译出一个时代,涉及到整个民族的文明,你可能每一件每一件文物,你可能很熟悉,对不起如果你没有系统化就不行,这是一种学问。

  新时代的国家图书馆,肩负着新的国家职责。作为国家图书馆新的领航人,现任馆长饶权也有着新的目标和新的愿景。

  饶权:中国国家图书馆已经与世界52个国家图书馆建立人员交流与合作关系,与117个国家和地区的552家机构开展出版物交换合作,同时通过举办国际重大学术会议、对外交流展览、开展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提升我国图书馆界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开拓前行,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中国人笃爱阅读、勤奋求知的古训由来已久,传承至今。全民阅读工作开展十多年来,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阅读氛围更加浓厚。“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一种自觉。而国家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概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一直在这项普世济民的工作中贡献着它重要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

  国家图书馆的大门,为每个热爱读书的人敞开着。国图几代读者的声音,饱含着对这座肩负重任的智慧殿堂的深情,见证着它带给我们的深远影响。

编辑: 方婧

国家图书馆:气象万千的灵魂滋养之地

国图几代读者的声音,饱含着对这座肩负重任的智慧殿堂的深情,见证着它带给我们的深远影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