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央广网娱乐 > 娱乐专题 > 抗战中的歌声传奇 > 讲述传奇

央广网

我们是抗日的先锋

2015-08-03 15:27:00 来源:央广网娱乐

 
点击收看节目视频

  词作者:凯丰

  凯丰,原名何克全(1906-1955),江西萍乡市人。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参加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部长。1934年10月任红九军党中央代表,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遵义会议上不支持毛泽东,不久改正错误并恢复职务。1937年调任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另立中央的叛党行为作了坚决地斗争。同年,写下了催人奋进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凯丰,从开始坚决地反对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到长征路上,坚决地支持毛泽东。他在“支持”和“反对”的问题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为什么这样做?现在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在长征路上血与火的战争实践中,凯丰亲眼看到了在中国工农革命的道路上,只有毛泽东领导,红军才能打胜仗,才能领导得了中国的革命。除此之外,任何一个人都是不能胜任的,这是被实践验证了的事实。所以,凯丰在党内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又一次站起来说:“现在,我宣布收回我在遵义会议上的观点,坚决拥护毛泽东来领导我们的红军。因为,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毛泽东才能领导得了我们的党,才能领导得了我们的红军。谁反对毛泽东我就反对谁!”

  凯丰自1927年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回过家乡。他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宗旨,廉洁奉公。1951年3月,凯丰得知二女儿淑英成家并参加了工作,就写信勉励女儿、女婿,“在工作中仍应继续学习,提高政治文化。”告诫他们“应当时时注意廉洁奉公守法”,并在“廉洁奉公守法”几个字下加了着重号,这充分显示了一位革命家的精神风范。

  曲作者:吕骥

  吕骥(1909-2002)出生于湖南湘潭,原名吕展青。小学时自学笛、箫、扬琴、琵琶,后又自学钢琴、小提琴。1933年在上海加入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当时,小组由聂耳负责。1935年5月,聂耳出国后由吕骥负责:组织业余合唱团,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继续开展工作。1936年初,剧联解散后又组织歌曲作者协会、歌曲研究会,去女工夜校教歌,创作群众歌曲,参加进步电影音乐工作。在上海期间,吕骥曾三次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声乐和理论作曲。1937年初,吕骥从上海到北平、绥远,在学生和抗日前线的士兵中开展救亡歌咏活动。指挥家李德伦逝世前,曾说过吕骥到北平开展抗日救亡歌咏活动时对他的影响,并说吕骥的一些书还留在他家里,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还给吕骥。李德伦认为吕骥是他走上革命音乐道路的引路人。1937年10月吕骥到达延安,他是第一个到达延安的专业音乐工作者。他在抗日军政大学和陕北公学工作,参加筹建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至1945年,吕骥先后在延安鲁艺任音乐系主任、教务处主任,还担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1949年7月中国文联成立,他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他当选为主席,进一步确立了他在中国音乐界的领导地位。

  吕骥说,他在写作过程中,逐渐明确了这样几点思想:“一、要尽可能地真实地表达群众的革命感情,首先要他们能唱。二、要唱我自己的调子,不唱别人唱过的调子。 三、自己唱过的调子也不要重复”。他承认,以上三点,“特别是第一条和第三条,要做到是不容易的”。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对于“唱自己的调子”,还是满有信心的。

  1927年,他18岁时就写出了歌曲《五月之夜》,他的同学几十年后还记得这首歌,同学张昊从台湾给他来信时还寄上了歌谱。他的作品流传了半个多世纪,影响了几代人。吕骥说过:“我的观点,集中起来,中心就是为人民。”他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编辑:董雯

关键词:歌声传奇

说两句

参与讨论

我想说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

点击排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807188 新闻热线: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京ICP备05065762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5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介绍 | 央广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