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上海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得文华大奖

2019-06-03 08:44:00来源:文汇报

  不负众望!新一届文华大奖昨晚在上海揭晓,上海歌舞团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榜上有名。尽管该剧早在获奖之前已经成为“爆款”,获奖消息一宣布,仍然在现场引发热烈掌声。

  一部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原创舞剧是怎么炼成的?人们或许可以从一组数据中找到部分答案——

  45位舞者在台上毫无保留的精彩绽放,26片可移动景片打造的美妙舞台空间,长达两年耗尽心力的选题孵化研讨,100多个“泡”在排练厅的日日夜夜,30多场演出中永不放松的磨练积累,80多位演职人员倾情挥洒的汗水泪水,百万舞蹈爱好者在场或在线的关注与支持……

  在所有数字的背后,是作品以舞蹈叙事策略的运用和创新,致敬共产党人以生命丈量光明的伟大历程。

  伟大信仰,红色题材给艺术家最大的创作冲动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描摹的是隐蔽战线上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有这么一群人,战斗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他们有家庭,有孩子,有柔软的那一面;但危急关头,他们视死如归,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

  在创排过程中,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以及总编导韩真、周莉亚等主创成员踏着英雄的足迹,在一次次查阅革命先辈们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一次次赴上海红色教育场馆采风的过程中,找寻着创作的原发感动。“小时候,在父母的讲述中,我们就看过《永不消逝的电波》等老电影。之后,随着自己学习成长,走上创作道路,总感觉有一些东西埋在心底。”韩真告诉记者,直到第一次触碰真正的红色题材,胸中积聚多年的东西才喷发出来。“因此我们倾其所有,把所有的艺术沉淀和经验都给了这部戏。”

  “在创作采风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红色基因,也深深被英雄的事迹感动。”周莉亚已经记不清在创排中自己有多少次流泪,“我们把自己抛到了那个时代,去感受先烈的牺牲,感受他们的青春力量。用舞蹈语言把这种力量展现到舞台上,传递给更多年轻人,是我们80后创作者应有的担当和责任。”

  全新探索,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

  历经10多次的创作采风以及20余次的研讨论证,全体主创倾注了无数智慧和心血,剧本数易其稿,舞美、音乐、服装方案也反复论证。2018年8月18日,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启动排练后,全体主创和演职员团队的生活就切入了“电波”频道。从早上9点直至晚上12点,他们“泡”在舞台上,一个舞蹈动作、一次舞台走位、一束定点灯光,乃至旗袍的颜色、投影出现的时间……对一个个细节进行精扣细合。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我们在舞剧创作中探索了全新理念,不同的美学表达和艺术呈现样式会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观戏体验。”

  2018年12月2日,剧组在太仓大剧院进行首次全剧带妆彩排;12月20日至26日,全剧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试演八场。自此,“电波”正式亮相,成了许多观众心心念念的好戏,舞蹈爱好者纷纷把它加到“必看戏单”中。

  不到半年近30场演出,场场爆满。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评价——“完全可以被写进舞蹈学院的教科书”,“在舞剧艺术表演美学上达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希望它能成为当代中国舞剧的一个最新坐标”。在社交网络上,很多网友二刷、三刷之后写下一篇篇饱含感情的观戏报告,这些最热情的观众大多是80后、90后,甚至00后。不少网友自发加入“自来水”大军,大力推荐朋友走进剧场观赏。

  余波不息,《永不消逝的电波》未完待续

  5月中旬,为了参评十二艺节,为了冲刺文华大奖,总编导韩真、周莉亚与演员们进行了最后打磨。排练厅里,他们琢磨肢体与神情上的小细节;演出开始前,他们还在上海大剧院进行调整,为了几分钟的时长反复走台演练。一些演员抱病忍痛坚持排演,编导也一样——周莉亚的颧骨在排练中不慎被击伤。经过一轮轮排演,一次次精心打磨,终于换来了舞台上的完美亮相。周莉亚忘不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晚上,“电波”回荡,长达七分钟的谢幕,掌声如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淹没整个剧场。大幕落下,场灯打开,观众并没有急着退场,而是齐齐回过身,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控台后的幕后团队。

  记者了解到,该剧6月演出季的门票几乎被抢购一空。驻场演出的可能性正在被认真研究,以剧院放映的形式将舞剧高清影像化也在考量之中,从而进一步打开“电波”的辐射空间。

  “电波”余波不息,《永不消逝的电波》未完,待续……(本报记者 宣晶)

编辑: 晓凡

上海原创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摘得文华大奖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描摹的是隐蔽战线上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电波”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有这么一群人,战斗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