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规范为指引,对网络主播的准入门槛进行分类划定,对需要专业知识背景的网络直播强化资质要求;对网络直播内容和直播方式进行合规性审查,让违法违规内容和行为没有出镜机会;对网络直播行业进行综合性、体系化监管,扶正祛邪,促进其健康发展。

  据7月19日《人民日报》报道,围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近期联合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近日召开专题研讨会,就加强网络主播队伍建设和管理,促进网络直播业态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座谈,开展专题政策解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该规范对网络直播行业划定了红线和底线,有利于网络主播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悉,国家广电总局将进一步指导网络平台、经纪机构等开展好网络主播培训,积极支持申报网络主播为新职业。

  2016年以来,多部门分别或联合下发了一系列规范网络直播行为的文件,《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将此前分散的监管文件集成,列明在提供网络表演及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不得出现虚假宣传、流量造假,雇佣水军刷礼物等31项行为,同时提出了主播资质、直播内容、监管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合规性要求。该规范一经出台就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当下,网络直播、网络营销风风火火,渐有成为下一个热门行业风口的趋势。一些机构、明星网红、商家纷纷涌入,有的为产品代言,有的为货物开启新销售渠道,鱼龙混杂的现象也很快出现。比如,直播手段花样繁多,哗众取宠、诱导打赏、恶意炒作、以次充好等不一而足,甚至扭曲社会认知;市场秩序混乱无序,营销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或不符合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要求的商品,虚构或者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点赞量等数据流量造假,以及不正当竞争行为屡见不鲜。凡此种种,损害了行业发展,恶化了行业形象,给直播经济的健康成长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这与一段时间以来网络直播行业的门槛低、运营成本低、管理不到位有着密切关系。行业门槛低导致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运营成本低吸引不同领域、不同产品纷纷涌入,导致行业内既藏龙卧虎,也藏污纳垢;管理不到位导致直播内容质量难以保证,真假信息充斥,受众难以理性选择,甚至上当受骗。更有甚者,一些本来需要专业人员解读、需要专业机构保障的知识分享和产品推介,由缺少专业背景、没有资质的机构和个人胡乱给出建议,导致直播过程违法违规行为频频上演,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7.03亿户,网络主播账户累计过亿。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有研究报告预测,2026年我国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人社部已经将互联网营销师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使其成为一个国家认证的新职业。网络主播也正在向新职业迈进。

  新行业行稳致远需要一个有规则约束的环境,新职业稳步前行离不开一套行为规范。网络直播是一个文化元素和市场元素交织的特殊行业,网络主播是集传播知识和营销产品于一身的特殊职业。让网络主播职业化路径更加清晰,要以规范为指引,对网络主播的准入门槛进行分类划定,对需要专业知识背景的网络直播强化资质要求;对网络直播内容和直播方式进行合规性审查,让违法违规内容和行为没有出镜机会;对网络直播行业进行综合性、体系化监管,扶正祛邪,促进其健康发展。

  事实上,与网络主播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类似,不少新职业在萌生和初始发展阶段,也曾遭遇类似问题和挑战。因此,《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对其他新职业的成长和规范化发展也同样有借鉴意义。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既是该行业发展的路线图,也是确保这一新职业稳步前行的任务表。期待通过规范的实施,在总结经验和细化监管的基础上,构建起规范直播经济和护佑网络主播新职业发展的制度体系。

编辑:秦立玲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