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3月5日电 题:他们,为太行古建“撑伞”

  新华社记者王学涛、洪慕瑄

  山西省长治市良才村,有一座禹王庙,小巧玲珑,砖雕精美。然而,多年来,这座不可移动文物受到漏雨的困扰。

  “一旦文物坍塌,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良才村党支部书记王红锐担忧。听说长治市有一个文明守望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他赶紧联系中心发起人之一的何艳军,并与文物部门沟通,通过村民、志愿者团队分别筹资的方式,去年下半年成功为禹王庙“撑伞”。

  长治市位于山西东南部,被太行山、太岳山环抱,分散着3500余处古建筑,享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不可移动文物无人看护,日渐衰微,亟待修缮。出生于1980年、当过兵的何艳军热爱家乡文化,想着发起成立一支团队,让更多人参与家乡文物保护。

  2017年,这支志愿者队伍组建起来了。2019年,长治市文明守望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中心正式批准成立,如今有近300名成员。他们中有博物馆讲解员、幼儿园园长、大学生等,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大家通过共同出资、义务巡查讲解、自聘文保员等方式保护、赓续文化遗产。

  其“抢救古建撑伞行动”开展两年来,与文物部门、村委会等合作,发动爱心人士捐款,已为近30处乡村古建遮风挡雨。平顺县大铎村古戏台就是其中一处。

  2019年,大铎村决定采取“急救”措施,为古戏台搭建彩钢瓦,得到当地文物部门的认可。村委会与志愿者团队合作,发动群众集资、搭建彩钢瓦,并对施工期间文物、人员安全进行监管。

  72岁的牛松林在大铎村教了32年书,曾多次致电当地媒体,呼吁维修村里的古戏台。如今,看到它得到保护,并被列为文物部门重点维修对象时,老人露出笑容:“那个年代修建这个戏台不容易,代表了先人的勤劳和智慧,是我们大铎村的象征。”

  长子县天凤寺也在凋敝中迎来生机。

  文物部门负责作修缮方案、招集施工队,当地筹集近20万元并成立修缮小组,志愿者捐款7000多元……记者日前看到,天凤寺的3座古建在多方努力下得到维修,门楣上贴着大红横幅“修缮文物”“传承文化”。

  崔买安是志愿者出钱为天凤寺聘请的文保员。近3年来,他清理杂草,和村民们一起制作土坯砖、收购青砖、烘烤木材等。“修得很艰辛但也很快乐。文化遗产不可再生,想想这些,我的干劲就大了。”崔买安说。

  记者了解,在“撑伞行动”中,志愿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效调动了社会力量尤其是当地百姓自我保护文化遗产的积极性。“抢救大量乡村古建必须发动群众。”何艳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