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民营剧团成长迅速 话剧的舞台更大了

2018-07-04 08:25:00来源:人民日报

    近年来民营剧团成长迅速,出现了不少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作品

  不久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茶馆》再次登台,一张入场券,让购票长龙望不到头。每次人艺、国话经典复排,“一票难求”是常事。随着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今,不仅国有院团的经典剧目受到热捧,民营话剧团体也为话剧市场注入了越来越多样的新内容,同样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

  近年来,在话剧领域,民营团体逐渐成为演出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17年全国大剧场话剧演出票房排行榜,包括《乌龙山伯爵》《莎士比亚别生气》《二马》等在内的21部话剧作品的票房收入排在前列,其中的绝大部分剧目由民营剧团出品,且有些已是连年上榜。

  民营话剧团体在文化市场中表现不俗,靠的是什么?

  原创剧目或用新方式呈现老故事,剧团各有所长

  北京开心麻花娱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心麻花)是近年来民营话剧团体中的佼佼者。自2003年创办以来,开心麻花以每年两部左右的频率,共推出了20余部话剧作品,均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回报。开心麻花总经理刘洪涛介绍,从2011年开始,在演出场次、票房收入、观众人数这3个指标上,开心麻花一直在全国的话剧演出团体中保持领先。

  去年,开心麻花出品的剧目在全国70多个城市演出了2100多场,票房收入超过3.2亿元,刘洪涛认为这与他们坚持原创的理念分不开,“公司成立之初,原创就是我们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不仅是大的情节和故事,剧中的每个细节、每个包袱,我们都要求原创。”这样的坚持一方面是为了锻炼企业的创新能力,让创意团队可以保持较高的创作效率,能够不断地推出新剧,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企业完全掌握作品的版权,在文化市场中占据主动位置,可以为未来的衍生创作打好基础。

  除了开心麻花,还有不少民营话剧团体也把原创当做自己的追求,如至乐汇、大道文化、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剧团等,近年来出品的《驴得水》《阳台》《蒋公的面子》等原创剧目也都广受欢迎,巡演不断。

  当然,原创之外,还有一些民营话剧团体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同样在市场上成绩不错的《新月饭店》《三体》等剧目,故事并非原创,都是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来,本身就有很好的受众基础,但在这些故事从文字呈现转换为剧场呈现的过程中,创作方并不仅仅满足于用老故事吸引老粉丝,而是更多借助剧场的演出空间,利用3D投影、全息影像、无人机等现代舞美技术在剧中增加科幻色彩与奇幻元素,通过提升感官刺激、增强视听体验打造科技范儿的剧场呈现,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话剧类型,吸引了一批新观众。

  创作、宣传及营销,各环节都力求与受众更亲近

  “场外大雨不断,场内欢笑不停。我们是在看这台前的热闹,他们则是在给我们演绎着台后的风云。人常道这台上精彩纷呈,殊不知那幕布之后有时则更是好‘戏’连台呢。”这是网友“艾米曹”在豆瓣网上为话剧《戏台》写下的短评,《戏台》讲述了民国时期一个戏班子于乱世之中求生存的故事。该剧于2015年在北京喜剧院首演以来,至今演出逾150场。在豆瓣网上,这部剧的评分高达9.1分,是名副其实的“高分喜剧”。

  喜剧,也是近年来许多民营戏剧团体在创作类型选择上的一大共同特点。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高子文曾多次赴美国与欧洲访学,在他看来,话剧舞台上,喜剧更受观众欢迎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文化市场的共同现象,“美国当代剧场里,很少有一个剧目是观众从头到尾不发笑的。文化休闲方式愈发多元的当下,喜剧在商业上更有长处,与观众更‘亲密’”。民营戏剧团体在创作类型上对喜剧的选择,是一种市场行为的必然。

  以观众为导向的创作,在有些戏剧团体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据刘洪涛介绍,开心麻花拥有一个20人左右的编剧、导演团队,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成立工作组,孵化剧目创意,交给公司的艺委会进行评判。创意通过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而在之后故事梗概、故事大纲、主创阵容的确定、剧本一稿二稿到进场排练和彩排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通过艺委会的评审,在评审中一个很大的标准就是观众的接受度。

  “一个新剧正式开演之后,我们还会根据演出中观众们的反应对剧目进行调整,有时可能只是一句台词、一个舞台调度。”刘洪涛表示,这些调整的目的是为了让戏更好地契合观众的审美,让观众能够喜欢。

  除了创作中的“观众导向”,在剧目的宣传和营销上,不少院团也力求与观众更加亲近。除了开办讲座,进行演后谈、座谈会等传统方式,开设公众号、微博账号,创建剧团粉丝群如今也已经成了常规操作,在与观众的互动中,观众有了更多、更方便表达自己对剧目感想和看法的机会,从而增进了对剧目和剧团品牌的认同感,对一部戏“二刷”“三刷”已经是不少观众的观剧常态。

  量的积累带来质的提高,收获一批稳定观众

  一直以来都有声音认为,民营话剧团体的作品思想性不足、艺术质量不高,表现内容上题材总是描写城市白领和少数群落,内容偏小、格调偏低、缺乏深度,且在整体的制作与舞台呈现上较为粗糙。但近年来,这些问题有所改善,不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制作的水准上,不少民营话剧团体已经有所突破。

  北京的鼓楼西剧场是一个演出场所,但其也作为出品方,连续排演了《晚安,妈妈》《那年我学开车》《背叛》等一批国外现当代经典剧目,通过全新的本土化演绎展示了创作者的思想解读与剧场风格,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上海的戏剧团体“椎·剧场”,他们的作品普遍制作精良,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也收获了一批稳定的观众。

  “在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商业戏剧‘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提高。”高子文认为,近年来出现的一批既有票房又有口碑的民营话剧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媒介传播的便捷,越来越多人正在被吸引进剧场,观众看得多了,审美提高了,低质量的作品就不再有市场,也就要求戏剧创作能够提供质量更高的作品。

  除了创作水平的变化,这几年,不少民营戏剧团体正在把自己的优质剧目向剧场外推广,许多话剧被搬上大银幕,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有些甚至成为现象级影片;不少团体也开始“七十二变”,剧目出品之外还开始涉足艺人经纪、文化创意、影视摄制等多个领域,提供电影、电视剧、广告等多种文化产品。有理由相信,民营剧团的发展,不仅会进一步繁荣中国戏剧,也会给整个文化市场提供更多可能。

编辑: 晓凡

民营剧团成长迅速 话剧的舞台更大了

话剧的舞台更大了,不久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茶馆》再次登台,一张入场券,让购票长龙望不到头。开心麻花总经理刘洪涛介绍,从2011年开始,在演出场次、票房收入、观众人数这3个指标上,开心麻花一直在全国的话剧演出团体中保持领先。有理由相信,民营剧团的发展,不仅会进一步繁荣中国戏剧,也会给整个文化市场提供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