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中国腔调|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昆曲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

2017-06-21 09:51:00来源:央广网

  戏曲·巍然冠群芳

  ——昆曲

  昆腔巍然曲宗,牡丹艳冠群芳,由明至今,《牡丹亭》几乎成了昆曲的代名词。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宝。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曲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著名昆曲演员魏春荣:"昆曲是由南北曲组成的,南曲它是四声音阶,是没有FA和XI的,字少腔多,委婉细腻。北曲一般是七声音阶,DO RAI MI FA SO LA XI都有,而且是字多腔少,慷慨激昂。”

  著名昆曲演员魏春荣

  说起昆曲的深厚底蕴,从艺几十年的魏春荣依然觉得自己刚入门儿:“昆曲在我心中的魅力就是它永远永远有挖掘不完的知识,它太深厚了。比如,一段唱里面会有很多典故,用这些典故来描绘,就是这个角色本身的情绪。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剧本后,会翻很多的书。我十岁进入到北方昆曲剧院学习昆曲表演至今几十年,我仍觉得自己是个小学生。”

  《牡丹亭》魏春荣饰杜丽娘

  昆曲兴盛于明末清初,有一句俗话叫“家家不提防,户户收拾起”,说的是人人随时随地都能唱上几段。那时人们还经常举行曲会,大家聚集起来以比赛的形式选出唱曲的优胜者,就好比现在的歌唱类选秀比赛,非常流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从清朝后半叶开始,昆曲的知音逐渐稀少,日渐没落。北方昆曲剧院第一任院长韩世昌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剧种重新焕发光彩势在必行。

  为了传承昆曲艺术,文化部制定了八项保护和振兴措施。除了政府扶持、艺术家自身努力外,昆曲似乎一直受到文化人的偏爱。他们关注着昆曲的兴衰,在发展中鼓吹,在困境中坚守。现今,越来越多的人在为昆曲事业做着努力。

  2004年,由白先勇主持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启了世界巡演,保留昆曲的抽象写意,用以简驭繁的美学传统,利用现代剧场的种种概念,使传世经典以青春靓丽的形式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再现一段跨越生死的爱情故事。

  白先勇 青春版《牡丹亭》

  白先勇和青年昆曲演员

  演出至今,世界各地的很多年轻的戏曲爱好者被昆曲成功圈粉。昆曲爱好者:“总之呢,我觉得昆曲作为一个非常古老的艺术门类,需要我们用一种很认真、相对严肃的态度去面对它,我想,如果年轻人真的很喜欢这门艺术的话,它会让你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说到昆曲的未来,魏春荣满怀希望:“我们现在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昆曲被联合国列为‘人类口述非物质遗产代表名录’以后,昆曲逐渐被大家所了解,而且有更多的年轻观众愿意走进昆曲,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这个是我们非常高兴的。昆曲大江南北一共有七家院团,各自的院团再培养年轻人方面下了很大的力量,给他们请老师,给他们排新戏,有更多的机会能让他们站到这个舞台上去做实践,这些青春亮丽的青年演员无形当中也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吸收了一些青年的昆曲粉丝和观众。”

  90后昆曲演员 王琛

  北方昆曲剧院的排练厅宽敞明亮,演员认真对戏反复走位。红色的墙上八个大字赫然醒目——“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也正是这样的艺术精神,才使得戏曲艺术代代相传,永远屹立于民族艺术之林。

  北方昆曲剧院 演员排练

  播讲人:田龙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得主

  中国腔调

  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无穷魅力

  思考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采编:寅子

  后期合成:寅子

  编辑:李涵    

  制作人:但茹

编辑: 晓凡
关键词: 昆曲演员;南北曲;魏良辅;昆曲艺术;如花美眷;这般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中国腔调|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昆曲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

中国腔调|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昆曲似这般姹紫嫣红开遍,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曲坛近300年。北方昆曲剧院第一任院长韩世昌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中国这个最古老的剧种重新焕发光彩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