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大事,目前广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总量超过35万家。为擦亮“食在广州食得放心”城市招牌,广州市正全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记者从广州市食安办了解到,根据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2020年广州市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比2016年创建初期提升了9.4个百分点。自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以来,广州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全链条监管”“风险监测”“智慧监管”等成为关键词。

近年持续实现食品安全年抽检超8万批次、合格率98%以上。

目前全市15万家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比率达98%以上,“明厨亮灶”完成率达83%,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100%全覆盖。

从农田到餐桌:

全链条全过程监管

从农田到餐桌,广州不断健全食品安全全链条全过程监管。从耕地污染等源头治理开始“发力”,包括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等。对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监管方面,将全市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纳入国家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系统。农产品收购储运环节中,建立监督检查制度以及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一票否决”制度。

河粉、肠粉、陈村粉……这些湿粉是食客的最爱,但食品安全对于市民健康至关重要。此外,婴幼儿配方乳粉、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保健食品等也是生产安全监管的重点品种,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等是监督检查的重点行业。

“检测合格我就放心吃了。”在“你送我检”食用农产品免费检测活动上,来自白云区的罗先生送检了刚买来的冷冻鸡爪,结果显示兽药残留达标。据悉,在销售环节,重点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均实施驻场监管,蔬菜、肉品等主要食用农产品推行信息化溯源管理系统,市场经营“一档一码”,在农贸(肉菜)市场,索证索票制度和“肉菜鱼”天天快检已是“标配”,每年食品快检超200万批次。

据统计,广州近年持续实现食品安全年抽检超过8万批次、合格率98%以上,食物中毒发生率保持较低水平并逐年降低。

此外,餐饮业量化分级、明厨亮灶建设、餐饮服务示范、网络订餐、规范有序等五大工程为餐饮食品安全保驾护航。目前全市15万家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比率达98%以上,“明厨亮灶”完成率达83%,全市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实现100%全覆盖。

“食得放心”:

风险监测网络全市覆盖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的一道重要防线,但甚少进入公众视野。不说不知道,广州市率先建立第一家市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中心,以及建设“食品检验检测综合分析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平台”。目前广州构建了“政府主导、卫健牵头、部门参与、疾控实施”的架构体系,形成了以卫生健康委牵头,市疾控机构为核心,11个区疾控参与的工作模式。实现全市覆盖的食品安全监测网络,探索地区性污染物膳食暴露评估研究。

“食在广州”的前提是“食得放心”,广州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重点关注本地特色食品,及时开展本地腊肉制品、本地种植大米与水果、小作坊生产花生油、生腌水产品等多项特色食品专项监测和风险研判。此外,每年开展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建立清查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责任落实到人,有效消除风险隐患,预防食品安全事故。

智慧监管:

让信息化技术渗透到监管中

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食品安全监管中。在广州,基于大数据中心数据的综合统计分析应用为科学决策、风险分级、风险预警、隐患排查、快速响应等提供有力支持。智慧监管云平台通过对食品监管业务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业务全流程信息化,达到智慧科学监管目标。

在农贸市场,消费者扫描档口上带有溯源信息的二维码,就能查看农产品溯源信息、档口资质、快检信息、监管记录等信息,特别是可以利用消费凭证进行投诉举报……正在推广应用的“广州市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平台”,采取区块链技术,对市场入场销售者主体信息、食用农产品进货信息、交易信息等实施电子信息归集管理,商户每天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及时录入产品名称、数量、产地以及检测等进销货信息,形成完整的电子台账,消费者可以在档口扫取“一档一码”查看产品信息,安心放心消费。目前,该监管平台已覆盖黄沙、江南等批发市场及中心城区部分二级农贸市场。

此外,按照“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平台保流通、一个体系做监管”模式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目前已初步构建完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对产品实行“一品一码”管理,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查询。

在食品生产环节,市场监管部门开发应用了食品生产全过程动态监管平台,实现“两个整合”(企业基础数据和监管基础数据整合)、“两个追溯”(企业正向和逆向追溯、全市物料供应商追溯),做到本地生产食品原料来源可溯、生产关键点可控、产品去向可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