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湖草原巴音淖尔,天高云淡,碧波荡漾,草长莺飞,牛羊成群。
  巴音淖尔草原位于乌审旗图克镇,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走进巴音淖尔草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打卡”,有的听着讲解员介绍草原文化,有的在骑马、射箭,有的在领略这绿的美……
  “早些年,巴音淖尔草原上的牧民主要以放牧为生,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也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我们以草原生态旅游为突破口,抱团发展草原旅游项目,草原旅游业成为带动牧民转产增收的新途径。”乌审旗巴音淖尔草原旅游文化发展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哈斯巴亚尔介绍,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除了观赏草原风光,游客在巴音淖尔草原还可以体验牧家乐、骑马、射箭、民族服饰等富有趣味的旅游项目,这也成为牧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来源。
  图克镇党委书记白雪峰介绍,图克镇按照“一核四区五体系”产业发展格局,北部现代化畜牧业养殖区依托草原资源、生态优势和旅游潜力,草原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构架起以旅游谋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助增收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草原生态旅游业对巴音淖尔草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显著的拉动作用。目前,图克镇成功打造沿胡图克台彻辰纪念馆至巴音淖尔湖泊和大草原旅游线路的自治区和市级乡村旅游接待户6户、庭院式文化旅游示范户28家、民族刺绣饰品工艺6家、蒙古特色食品加工作坊28家。新建游客服务中心1处、高标准旅游厕所2座。
  在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中,游客反映如此美丽的巴音淖尔草原却被铁丝网围栏分割为许多不同的小块区域,很多地方被拦起,难免令人有些失望,毕竟游客们想要的是恣意纵情的大草原。鉴于此,2017年以来,巴音淖尔草原上的哈斯巴亚尔、巴图其劳、吉日木图等9户牧户联合起来整合2000多亩草牧场,积极探索资源整合、草牧场合作的互助共赢方式,将原本分割成许多小块的草原拼接整合为一体,实现分散经营到集约发展、“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与此同时,他们创办了乌审旗巴音淖尔草原旅游文化发展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合作社+基地+农牧户”抱团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周边60余户农牧户就地转产,参与旅游项目经营每户年均获得收入达2万余元,使旅游业成为当地农牧户增收致富的新途径,联合发展托起增收致富新愿景。
  游客喜欢,牧民欢迎,巴音淖尔草原的知名度不断扩大,草原旅游娱乐活动和民俗观光体验项目不断增加,牧民收入逐步增多。“通过联合经营的抱团式发展模式,草原旅游项目的体验好了、质量高了,我们的品牌更有名了。”哈斯巴亚尔说。
  如今,巴音淖尔草原的“旅游+”之路越走越顺,发展脚步越奔越快,农牧民吃上旅游饭,走上幸福路。“我们家有5口人,去年发展草原旅游收入30多万元。今年我打算用攒下的钱筹建特色民宿,促进草原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哈斯巴亚尔告诉记者。
  “致富花”盛放巴音淖尔草原,全域旅游发展再添新活力。如今,“图克烩菜不打烊”“品质草原红牛肉”“沁香风干肉”等美食名片带给游客浓浓的图克味道,通过举办巴音淖尔草原风情演艺、环湖自行车以及马术赛事、乡村自驾游等活动,逐步形成“一条线路、一个品牌、多类主体、多种业态”的发展模式,提升了图克文化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弘扬生态建设优良传统,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绿色成为图克最亮丽的底色。白雪峰表示,下一步,图克镇将着力在走深度游、定制游、体验游上下功夫,坚持文旅融合、牧旅融合,将景点、嘎查村及牧家乐、特色民宿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加快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构建小型田园综合体,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持续强化农牧民增收致富效果。 (记者 李彦军 马利军 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