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8月2日消息(记者王海 实习生陈濛)“放,还是抓?”案头前,重庆江北区公安分局法制民警王锟陷入了沉思。民警们经过连续数月侦查、布控,抓捕了境外一批电信诈骗团伙成员。但证据的锁定面临“管辖权”的难题,如果没有解决,那么部分诈骗团伙可能逍遥法外。

  作为江北区公安分局的法制支队的业务骨干,难题自然落到了王锟身上。从民警获取的证据中,他清楚地认识到,如果嫌疑人脱罪,大概率会重操旧业,届时遭殃的,还是普通百姓。

  在现行法律条款中找到让嫌疑人伏法的依据,便是法制民警王锟的工作。


王锟和同事交流工作(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案件“守门员” 他让电诈团伙一个都“跑不脱”

  今年37岁的王锟,是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法制支队的副支队长,他的办公桌上摞着高高一堆法律相关书籍,不看他身上的警服,倒像一位律师或是正在做学术研究的学者。或许我们对法制民警有些陌生,但几乎每一起案件中,都有他们的身影。

  法制民警的职责是什么?“法律的‘守门员’,把好案件审查的最后一关。”王锟说,案件事实是否查清、定性是否准确、证据是否充分、法律适用是否准确,都是他们要掌握的范畴,以保证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准确性、合法性、适当性。此外,法制民警对于案件还有监督职能,受案、立案侦查、刑事拘留、侦查终结……移送检察院起诉,监督范围覆盖至整个执法行为的全领域。


王锟从相关法律书籍中寻找法律依据(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前文中提及的,是江北区公安分局近期破获的一起电信诈骗案件。民警经过长期侦查,追踪到一将窝点设置在境外某国的诈骗团伙。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返回重庆,警方将其抓获后,顺藤摸瓜了解到整个诈骗团伙的情况。随后,警方通过研判侦查,将回到国内的犯罪嫌疑人逐一抓获。

  在准备起诉相关嫌疑人时,由于该犯罪团伙实行分组进行诈骗,对重庆本地报案者实施诈骗的,只是其中一组犯罪嫌疑人。而其他“小组”,则和该受害者没有直接联系。由于犯罪涉及区域广,行为隐蔽性强,警方一时间无法找到所有受害者。但如果对部分成员免于起诉无疑会让部分犯罪嫌疑人逃离法网。案件一时间进入瓶颈,进退两难。

  江北分局刑侦支队视频侦查大队大队长董航宇介绍说,如果让犯罪嫌疑人逍遥法外,所有参与案件的民警都不甘心。更重要的是,诈骗团伙成员一旦被释放,有很大几率会继续从事电信诈骗,威胁到更多老百姓的财产安全。


王锟参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犯罪团伙的组与组之间一定是有关联的!”于是,王锟对相关法律进行逐条分析,不断地和监察机关、法院进行沟通,力求找出具体法律细则来支撑案件起诉。随后他发现,《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意见》(后文简称《意见》)的司法解释中明确提到:“多个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存在直接关联,并案处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他认为,此案的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便存在着直接关联,可以适用此条。事实上,在后续颁布的《意见》的司法解释(二)中,便支持了他的主张,只是在当时尚未出台。

  最终,在王锟的全程参与下,警方成功破获此案,向检察院起诉19人,现准备移诉9人。

  幕后英雄 他是处理疑难案件的专业选手

  王锟本科、硕士均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他考入重庆市公安局,成为一名法制民警。工作后他利用休息时间继续进修,取得了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同时成为西南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至今,他已经和法律条文,打了20多年交道。对他而言,法律不仅是知识的补给,更是执法的工具。

  “近年来,犯罪手段呈现出新型化、多样化、科技化的特征。”王锟说,随着互联网、通讯等科技手段的发展,新的案件类型、犯案手段层出不穷。而法律条文在适用上,往往存在滞后性,这是世界范围都存在的问题。法制民警需要做的,就是为办案提供合理、准确、有效的法律支持。


高校校园贷风险防范宣讲(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在“净网2021”专项行动中,江北警方通过一张“名片”,对声称可以提供“犯罪侦查、调查取证”服务的,名为“中国真相私家侦探社”的公司产生警觉。

  民警通过摸排发现,这家公司的成员正在跟踪一中年男子。经调查,这家“侦探社”不仅对该男子进行了跟踪,还进行了偷拍照片视频、调查私人财产等一系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我国法律规定,只有公安机关等职能部门具备侦查权,私人机构不具备该权力。”江北区公安分局法制支队民警贺红波介绍说,由于该案在西南地区属于首例,在案件侦办中,案件的定性、法律的适用、罪名确定上有很多模糊的地方。这样的情况,又给办案民警摆了一道难题。但王锟说:“没有先例,我们就做先例。”


法制支队在郭家沱街道进行人身安全宣传教育(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针对案件中存在的问题,王锟经过查阅大量的法律条文,引用一系列对“公民个人信息”解释的相关法律,为办案提供了法律依据。

  随后,民警查明,自2020年7月起,向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真相私家侦探社”成员,通过散发小卡片等形式招揽业务,采用跟踪盯梢、安装针孔摄像设备偷拍、利用GPS装置定位等多种方式,实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获利50余万元。

  查清该团伙犯罪事实后,江北警方立即组织抓捕行动,在重庆、青岛等地将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获。

  普法大使 “江小警”网络宣传《民法典》

  “法制民警不能只盯着刑事案件,让老百姓知法、懂法,也是我们的职责。”除了公安民警的执法培养和监督,群众的普法工作也同样重要。为培养居民自觉守法意识,提高学法用法能力,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江北分局推出“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通过现场授课和视频播放相结合的方式,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王锟“江小警”微课堂视频(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在“江小警”微课堂视频中,王锟结合鲜活案例和社会热点话题,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民法典》中相关法条,以案释法、以法析理,生动形象又贴近生活。他的普法课程,不只在视频课堂上,日常工作中他也是普法先锋。王锟多次实地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当地群众解惑答疑。


送法进企业宣传活动(央广网发 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与法相伴,与法同行。在与法律并肩作战的二十多年中,民警王锟不断思考着法制的意义。他说,自己不是律师、检察官,但在侦查的第一线,更应该将法律视作打击犯罪的工具与准绳;他不是一线刑警,少有机会与犯罪分子殊死搏斗,但却更明白依法办案,方能有效惩治犯罪的道理。

  “央视有个节目叫‘拍案说法’,我干的事可以叫‘办案说法’。”王锟如此解读道,言语中满是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