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3月2日消息 “三社”,即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三大主体。2018年,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由重庆市供销合作社牵头负责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工作。

近年来,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以“三社”融合发展为抓手,深入推进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进一步夯实,为农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三社”融合发展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石柱县沙子镇“三社”融合莼菜基地(央广网发 林晨摄)

“过去就是外出打工,离家远不说,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多少钱。”文鹏是石柱县沙子镇鱼泉村的村民,早年一直在外务工,前些年,在听说村里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后,文鹏回到了家乡,拿家里已经撂荒的六亩地入了股,参与莼菜基地的建设。

“年底不仅有分红,家里人平时还能到基地里打工,又有一份收入,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不仅如此,在当地供销社和金融机构的帮助下,文鹏还利用山坡荒地搞起了中药材种植,现如今,他每年的家庭收入能够达到六万余元。

“收入比以前翻了三倍,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国家的政策确实给我们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文鹏笑着说道。

石柱县沙子镇供销社(央广网发 林晨摄)

据沙子镇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当地注重与农民利益密切联结,整合农村资源,助推三变改革,实行土地、林地、农房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等经营主体,实现农民变股东。

据统计,2020年,仅山坡坡刺老包专业合作社就为盘龙和卧龙两个村集体分别分红5000元,为226户社员分红4万元。

说到沙子镇卧龙村,那就不得不提卧龙村的党支部书记彭毅。彭毅是土生土长的卧龙村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城里上班,可当听说家乡在大力发展“三社”融合工作之后,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加入了当地的农业合作社。

“特别是我当上了党支部书记以后,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那就是要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接下来,彭毅深入学习了“三社”融合的相关政策,将村里的闲置土地集中起来,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按份入股,按市场需求种植。现如今,村民从加入合作社之前每年四五千元的人均收入提高到了每年八千六百元。

“其实,这也是我们推进‘三社’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将‘懂农业、爱供销、会经营’的能人充实进‘三社’融合发展工作队伍。”沙子镇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沙子镇通过选优配齐了基层社主任1人、基层社副主任6人、综合服务社负责人10人。

石柱县沙子镇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 (央广网发 林晨摄)

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沙子镇创新农产品流通服务,采取由专业合作社主办、基层社入股合办,按照“线上+线下+物流+产业”的模式,做强农村电子商务,打造了一批以莼菜、蜂蜜、笋干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其中,2020年,仅“拼多多”平台就销售莼菜5393单,单品销量全网第一,创收26.8万元。

石柱莼菜 (央广网发 林晨摄)

近些年来,作为重庆市“三社”融合发展示范点,沙子镇紧紧围绕融合“三社”、助推“三变”、服务“三农”,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编辑:蒙静蕾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