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村民正往自家门前的垃圾分类桶里分门别类地倒垃圾。通讯员 任前蔚 摄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12月10日,记者在秀山召开的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重庆市将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示范推广,预计到2020年底,全市将累计建成2500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打下基础。

  据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统筹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今年以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推进顺利,农村环境得到了持续改观。

  其中,忠县、秀山县、万盛经开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分类示范工作已覆盖100%的乡镇和94.5%的行政村;万州、涪陵等10个区县的分类示范工作已覆盖80.4%的乡镇和53.1%的行政村。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市级示范村899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9%。

  “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作推进中,各区县重点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因地制宜进行了系列尝试。在协调推动机制上,九龙坡、梁平、忠县等区县党委、政府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县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领导主抓、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

  在建立村民参与激励机制上,秀山强化村民自治,实行《卫生证》管理制度,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丰都建立“垃圾分类公示制度”,公布村民垃圾分类执行情况;云阳开展垃圾分类先进农户季度评比,并给予现金奖励。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分类行动的积极性。

  在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上,涪陵、垫江等区县采取市场化运作与村民自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类示范,前端分类收集由各村负责,中端转运委托市环卫集团负责,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了垃圾分类收运成本。

  在建立监督考核上,南川、大足、武隆等区县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对街镇的日常检查和考核,严格奖惩,推进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全面落地落实。

  在建立“可回收物”管理机制上,奉节设立了“垃圾兑换银行”制度,石柱在全县推广“和美积分卡”,引导农户收集“可回收物”兑换积分。万盛则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每年对区、镇、村“三级”回收站点给予资金补贴,并引进10家回收公司参与农村“可回收物”的收集运输,提升了农村地区可再生资源回收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全市的示范推广。”该负责人表示,明年,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多媒体等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广大村民弄清楚为什么分、怎么分等常识。

  同时,配齐分类收运设施,健全分类回收体系,加大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建设布局,原则上每个行政村应建立1个再生资源回收点,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并推广“垃圾兑换超市”“垃圾积分银行”等做法,积极引导、鼓励个人或企业参与农村地区可回收物的收集,逐步建成覆盖全面、运转有效的垃圾回收利用体系。

  力争到2020年底,3个全国示范区县分类工作得到全面巩固,10个市级示范区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累计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500个。(记者 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