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重庆11月5日消息 “拉起纤藤,哟!吙!嘿!……”川江号子在两江新区第一双语学校(简称“第一双语学校”)舞台响起,青春活力的Rap和街舞表演,带来了别具一格的重庆火锅文化展示……这是第一双语学校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重庆博物馆之旅”的汇报演出,八年级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示着自己几个月以来项目式学习成果。

演出现场(央广网发 第一双语学校供图)

  据了解,该课程通过项目式学习,结合真实情境进行多学科融合,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图书馆、社区……拓展学习场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感受求知的快乐,着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落实国家“双减”政策。

  同时,课程以重庆本地博物馆为探索对象,让学生深入了解本地文化,并用英文展示学习成果,推广重庆文化,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

演出现场(央广网发 第一双语学校供图)

  “我们这一次将八年级学生分为了建川、火锅、工业、红岩四个博物馆探寻小组,让他们通过博物馆实地探访、阅读相关书籍、采访相关人士等方式,深入了解博物馆背后所折射出的重庆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叶旻雯老师说,“通过带领学生们进入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丰富了课程体系,提升了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通过英语项目式学习,学生们的英语学习态度也有了全新变化,相比于以往单词、课文的死记硬背,现在学生们往往会主动学习,将背台词、写英语讲稿变成一种乐趣。

  “学生们最盼望的就是这节英语课,学习积极性、参与度明显提高了,背单词也不再苦恼,成为一种自我学习的动力,他们很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一个项目式学习下来,比一堂课所学习的词汇量大多了。同时,他们还主动思考设计学习成果的呈现方式,真正体会到了原来学习还可以这样‘玩’。”刘臻老师很欣喜学生的这种转变。

  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正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在这情境探索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英语水平,向世界传播了重庆本土文化。

  “这个课程让我们不用在教室里写着枯燥的试卷,而是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社会去亲自探索,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重庆文化,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八年级学生闫诗菡说,“我就觉得外国人肯定会喜欢火锅,我也很愿意给国外友人介绍重庆的火锅文化,因为这是重庆特色,很多人都没尝试过。”

  八年级的李梓豪谈起了与以往课堂的不同,“我觉得这个课程很有创造性,不仅锻炼了我的英语,同时也让我亲身体验了解重庆的工业化发展,和朋友们一起学习也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在重庆市教科院初中英语教研员陈春晖看来,第一双语学校的“重庆博物馆之旅”是项目式学习实践的典型案例。项目式学习最主要特点在于让学生融入真实情境,利用真实的驱动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综合素养。

  项目式学习通过与学生兴趣点或者生活相关的内容结合,触动学生的内驱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落实“双减”要求,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教育质量,让学生乐于传播中国文化,实践了“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

  当前,第一双语学校积极探索英语教学新模式,通过学科融合打造立体化课程,让学生们爱上英语学习。

王雪燕讲话(央广网发 第一双语学校供图)

  据重庆一中初中英语教研组组长王雪燕介绍,第一双语学校围绕“阅读与人文”“运动与健康”“科技与创新”的课程理念,结合初中英语学科特点和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语言能力,设计了分层进阶、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选修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为主,根据初中不同学习阶段进行目标设计,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内驱力,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批判、创新等能力,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文/罗伟强 张廉)